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西藏城乡人居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11日   第 02 版)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拉萨市达东村成了热门旅游“打卡地”,大批游客前往乡村,感受着山水如画的生态美景,品尝高原特色美食,参与各类乡韵十足的民俗活动,体验着传统村落的魅力。

  “来之前做了攻略,这个村子离机场近,还是个‘网红村’,泡着温泉看着雪山,真是太美了。”来自陕西的游客王欢说。

  近年来,依靠发展乡村旅游,拉萨市达东村人均年收入翻了几番,实现了脱贫致富,并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历史古村”“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乡村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小时候,村里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房子也都是低矮潮湿的土坯房,那时候,我的愿望是离开这个地方,从来没想到现在能发展成这样。”26岁的拉姆大学毕业后当了导游,“自从村里环境变好后,来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如今的达东村,美丽风景变成了致富“钱景”。目前形成了“幸福林卡”“达东桃花会”“音乐嘉年华”“圣地温泉”“庄园遗址”等乡村旅游品牌,这些旅游品牌的实施,带动该村78名群众就业,年均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700万元。

  吃上了“生态饭”,达东村村民的观念大有转变。以前,村民们习惯使用旱厕或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排(扔)进村内的沟渠中,造成河道污染、垃圾成堆。乡村旅游项目启动后,村里规划建设了13个化粪池和长达20公里的地下管网,群众养成了文明的排污习惯,美丽乡村找到了“生活该有的模样”。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样的日子去而不返了。

  拉萨市八廓街区域,距今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

  旧西藏留下来的283处大院,多数都是危旧房屋,低矮破旧,没有给排水等基本生活设施。政府从1978年开始改造老城区原有住房和环境设施,分批对原有住宅进行了改造,经过改造和修缮,使这里的居民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居住条件。

  2011年,拉萨市将市区内的56座挂牌古建筑大院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拉萨市政府又对其中年久失修的古建大院开展了保护性修缮工作。经过系统的修缮保护,如今,拉萨市八廓街古建大院已重现昔日风采,极富民族特色。

  环境设施的改善又促进了八廓街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八廓街地区办商铺、开餐馆、卖服装、办旅店等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古建筑风貌与现代商业街完美相融,阳光下,市民和游客们在甜茶馆里,喝着甜茶,晒着太阳,悠闲惬意。

  城市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乡村面貌更是焕然一新。

  “以前我家的厕所是旱厕,没有门,上厕所很不方便。”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村民拉巴说,她家开家庭旅馆已经13年了,过去因为环境不好,来旅游的游客最多住一天就去县里住了,前年盖了新房,通了自来水,修了冲水厕所,生活大变样。

  “村里‘脏、乱、差’现象已经成为过去,家庭卫生干净已经成为常态,现在我们用制度来保障村容村貌的干净整洁。”科迦村党支部书记欧珠指着路边摆放的垃圾桶说,“现在村里没人随意丢弃垃圾,都会自觉扔进垃圾桶里。”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西藏新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达10余万户,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45%,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截至2020年底,西藏30%以上村庄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136个村庄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村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随着西藏人居环境的不断提高,高原隐藏的美丽不再孤芳自赏,一大批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西藏人居环境的历史变化,反映的是西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社会主义制度给西藏经济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西藏人民享受到幸福生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焕说。

  (新华社拉萨5月10日电  记者田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