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间低凹狭窄处,谓之“山谷”。那何谓“谷山”?江西信丰县古八景之一的“谷山积翠”,说的便是谷山。
诗文中的绿意
谷山的显著特点,并非在它海拔有多高,而在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它镶嵌在县城大阿镇西南端,一山衔三镇(嘉定、大阿、正平),承接“三省通衢”要塞,独占鳌头。“大阿”谐音“大窝”,那片旧谷山军用机场遗址,足以佐证它的平坦空旷。谷山因呼应毗邻的桃江支流谷水龙脉而得名,连同一脉相承的北江源头油山,有“谷”有“油”,成就信丰。而谷山则被冠为当地群山中的“翘楚”,名至实归。
谷山窖藏的传奇故事、古迹名胜,至今依然可寻。传说谷山有处岩石洞穴,像打谷机般流出谷子来,山间庙宇的僧人将这山洞溢出的稻谷取来食用。有一天,老和尚下山去了,小和尚嫌这出谷口太小,拿钻锤将出谷口凿大,企图多出谷子。可这一凿,谷子却越流越少,接着便只出来少许砻糠,再往后,砻糠也没了。谷子不流了,庙边的泉水也“咕噜咕噜”不滴了。后人从这个故事总结出,“谷山出谷”是上天给予这方水土的恩赐,却被小和尚破坏了风水,得罪了天神。信丰有句俗话“心大出砻糠”,告诫人们安分守己,据说便是出自这则传说。
在谷山,除了警世传说口口相传,还有历代文人骚客、风流名士留下的吟景抒怀的诗文。明代王纶《谷山积翠》曰:“砥柱分明插太空,棱棱气势更葱葱。佛头突出僧岚外,鸾尾斜拖杳霭中。浓淡黛分如罨画,高低碧立自玲珑。等闲登眺归来晚,争讶仙郎月下宫。”这首诗有眼前即景,亦有想象回味,思想意境精湛深邃。诗中写到谷山高峻,像插入太空的砥柱,棱棱葱葱。其峰崔巍,重峦叠嶂,岚黛欲滴,望之如翠浪摇风。山顶像佛头,突出于云雾之外,山脉似鸾鸟,斜拖在云气中。谷山佳景绝色,黑白浓淡,犹如长画,高低碧立,自成精巧。他登山眺看,不觉归来已晚,惊叹仿佛仙郎去了“月下宫”。可以想见,王纶当时行坐谷山,眼神炯炯,望着古树鲜花,心境格外安定和愉快。
身为江西参政的王纶,必定走过许多地方,山水固然各有其动人之处,但他竭力推介谷山,说明谷山在他心中不可割舍的地位。后人还根据《谷山积翠》的诗句,以书法、绘画的艺术形式再现它的魅力。几百年后,清人黄文澍在其《游谷山及仙济岩记》中也记载到:“登谷峰之顶,俯瞰城邑,台榭楼观,近在目前;闽山粤峤,可揽而接。”
翠云草的传说
伴随先贤们不朽的诗作走进谷山,实为一件快事。往谷山峰天台一站,远眺肩架峰、野猪峰、十八坪、鸡毛坳、大侠坳的容颜,像观音,似石羊,如笔架,若山鹰。迎客松、人参果、八角树蓊郁劲秀。百鸟争鸣,展翅北飞,如利剑插天。野猪、狐狸、穿山甲若隐若现。百米悬崖奇石嶙峋,披纱带雾浓淡交叠。泉水吟潺处,放生池里金鱼畅游。《十道志》载“唐朝有金鱼,南康有五色鲤”,指的就是谷山鲤鱼。信丰旧县志载:“南山观井风有金鲫鱼”,也是从谷山放生过去的。
谷山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独长数不清的翠云草。相传,谷山脚下的谷山村有户人家娶何氏为妻。此女善良贤惠,勤劳持家,却不为婆婆所容。有一天,何氏去谷山上打柴,刨出一只藤蔓牛嘴笼子,将它提回家中。她牵牛耕地套上这只嘴笼,藤笼顿生嫩草,牛总咀嚼不尽。某夜,一仙女托梦给何氏,吩咐她将笼子埋回原处。次日何氏依嘱行事。当晚,仙女又在梦中点拨她:“谷山已为你造好了宝月寺庙,你该归寺庙了。”何氏从此回归仙境,山地上随即长出翠绿的草茎——翠云草。
翠云草株态奇特,羽叶似云纹,带蓝绿色荧光,四季翠绿,清雅秀丽。《植物名实图考》云:“翠云草生山石间,绿茎小叶,青翠可爱。”《纲目拾遗》谓:“其草独茎成瓣,细叶攒簇,叶上有翠斑。”《群芳谱》亦云:“性好阴,色苍翠可爱,细叶柔茎,重重碎蹩,俨若翠钿。其根遇土便生,见日则消,栽于虎刺、芭蕉、秋海棠下极佳。”翠云草除了观赏,还能药用,清热利湿,止血止咳。《群芳谱》录之:“人多种于石供及阴湿地为玩,江西土医谓之龙须,滇南谓之剑柏,皆云能舒筋活络。”谷山翠云草年年岁岁茂盛着,捡拾一株,将其夹放书中,翠色经久不褪。
宝月寺的意境
谷山有座住僧上百人的叶公庙,这庙因祭祀晋代九江太守叶率而建,古《南康志》载:“晋朝九江太守叶率因避刘曜乱,奔南野谷山。”唐朝贞观年间又建宝月寺,明末高僧日御做过住持。康熙二年,信丰县令张继提议日御募建信丰嘉定桥,历时8年而成……此事载于日御撰写的《谷山志》中。后来,谷山人伐木修路,盖起棚屋,捐资修葺宝月寺,附属了江南建筑风格的积翠广场。
宝月寺正门一副对联——“烟霞清静尘无迹,水月空虚性自灵”,意味深长。大雄宝殿、观世音佛堂、弥勒佛堂、仙娘坛、佛龛神像雕塑,萦绕着飘逸的檀香;藏经阁、望佛台、望佛走廊、唐僧道、八仙过海、大佛门、东佛门、南佛门、禅定床和长城墙融八面来风;试剑石、塔林、仙人桥、六角井集日月之光;长青泉、积翠湖、宝月湖、谷山湖、日月湖、星辰湖泉水清澈甘美,四时不涸;望日亭、望月亭、望星亭、望辰亭四周老树幽篁,遮天盖地……
宝月寺晨钟悠扬,暮鼓铿锵,灵动了谷山的神韵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