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多年间,观鸟在国内已由一个新鲜、小众、前卫的名词,逐渐变成了公众都不再陌生的大众爱好,各个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地,甚至公园绿地,都能看到拿着望远镜或“长枪短炮”在观鸟或拍鸟的人群。《2018年中国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显示,观鸟组织与社团的会员人数在当时已累计超过11万人,2017年观鸟活动影响人数超过了14万人次。
观鸟活动近10年来的兴盛,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普通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在工作和家庭劳动之余,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那份精神愉悦,去重寻祖辈与自然的那份天然联结,能够通过观察“鸟生”而思考“人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幅投入,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总结和实践,让自然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从而使得以鸟类为代表的各生物类种群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甚至开始正向增长,为自然观察活动提供了对象上的保障。而各地政府在全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推动各类以观鸟为代表的自然观察和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更多人了解、接触、参与到其中。
观鸟节/比赛等活动,也在过去二十年里伴随着观鸟的发展,在国内各地陆续或连续举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赛”形式: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公民科学方式开展的快速鸟类调查和物种多样性影像收集活动——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参赛选手”(调查队员们)在规定的区域范围内设计路线尽可能多地记录所见到或听到的鸟类物种,从而为比赛所在地区提供一份完整的鸟类清单和丰富的影像资料,为长远保护提供基础信息。
同时,观鸟节/比赛活动的组织开展,已被证明有着明显的综合效应。比如连续举办了11届的洞庭湖观鸟节,成为了本地历届政府的常规工作,东洞庭湖的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也就相应成为重点,岳阳也因此而获得了“中国观鸟之都”等称号,观鸟节有效推动了地方生态保护主流化进程(以节促升),并有效打造地方生态保护的品牌(以节促宣)。盈江、龙州等观鸟节的举办,拉动了“观鸟经济”的发展,有效落实了生态扶贫(以节促扶),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供了注脚。观鸟节还有效促进了承办地的保护管理工作(以节促管),比如借助筹备观鸟节,一些保护区的老大难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观鸟节还可以有效拉动生态保护的社会化参与(以节促参),很多市民因为观鸟节而对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保护有了了解,并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
(作者系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