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4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联合国中文日”来了

中文带来无限可能(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23日   第 11 版)

  4月18日,浙江师范大学为迎接“联合国中文日”举行快闪活动。
  傅 挺摄

  马西在吉林大学硕士毕业时留影。

  甜甜在家中书房用比心手势表示“我爱中文”。

  艾梅参加第11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倡导并促进6种官方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今年4月20日是第12个“联合国中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日前在联合国中国书会举办的“联合国中文日”主题在线活动上表示,中文见证了联合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见证了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历史进程。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汉字留在宪章签署区首页,彰显着中国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长期以来,中文的运用保障了联合国工作的有效开展,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中文使用者对联合国的了解。

  时值第12个中文日,世界各地的相关机构举行了各类庆祝活动。其中,全球最大的国际中文教育网络平台“中文联盟”推出“中文:创造无限机遇”系列线上活动,具体包括中文日之声、教学创新接力、中文机遇、中文驱动、全球精彩活动、中文联盟会员云展厅等多个版块,旨在展现国际中文教育在推动教育创新、个人成长、产业发展等领域创造的无限机遇和丰硕成果。

  据介绍,“教学创新接力”版块全天以直播课形式,推出网络中文课堂示范课和中文联盟精品示范课;“中文机遇”版块通过中文培优项目、“汉语桥”配音大赛、一分钟中文创意挑战赛等主题内容,集中呈现国际中文教育为中文学习者、教师和教师志愿者等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的无限机遇;“全球精彩活动”版块滚动报道中外高校、企业、机构异彩纷呈的中文日庆祝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将贯穿整个4月。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以外学习中文人数约2500万人、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近2亿人。此外,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开设了“中文+”课程,涉及经贸、高铁、航空、旅游、医药、厨艺等众多领域。

  正如为“中文之声”录制寄语视频的马西所言,“中文就像一个魔术盒,带来无限可能”,这也是本版呈现的几位外国中文学习者的共同心声。

 

  中文就像一个魔术盒

  马 西

  我来自阿根廷,出于对汉字的好奇,2009年开始学习中文。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每周末我都要很早起床,再坐两个小时的车去上课,但是对我来说,每一次接触中文都是一次享受。渐渐地,学习中文从业余爱好变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秘的汉字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发现,汉字不仅看起来非常美丽,而且意义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像是一首诗。

  学习中文就像打开了一个魔术盒子,既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好奇心,又激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从不同文化的角度看世界,让我大开眼界,感觉生活非常美好,每天都有新鲜的体会。

  2014年,我获得了一次到中国学习的机会(在吉林大学学习一个学期),第一次踏上这个美丽的国家,看到的一切都让我惊喜。在那个学期,我不仅交到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还游览了很多中国的名胜古迹。慢慢地,我爱上了中国的风景、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善良友好的中国人民。回到阿根廷后,我想跟更多的阿根廷人分享我学习中文的经验与快乐,想让他们了解中国的美丽。

  很幸运的是,我到吉林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申请成功通过,第二次来到中国。在我攻读硕士的两年时间里,学习中文的快乐变成了研究中文的快乐,我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语言与文化。

  读硕士期间,我发现以西班牙语(阿根廷官方语言)为母语的学习者有自己的学习特点。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不仅需要注意中文与西班牙语的差异,两种文化间的异同也不能忽略。2019年,我有幸加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大家庭,在吉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更深入地研究中文。

  读博期间,吉林大学优秀学者的授课,每次都像是一场头脑风暴,引发我深入思考各种中文问题;语合中心也安排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网上有一些关于中国的不实传闻,我迫切地想让大家看到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感受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故事,便创建了自己的中西双语微信公众号——马西学汉语,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享我的生活感悟和学习心得。这时候,对我来说,研究中文的快乐变成了传播中文的快乐。

  如果12年前有人告诉我,未来我会在地球的另一端读博士,我肯定不会相信。但机缘巧合,中文给我的人生创造了无限机遇,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的梦想成真。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学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文和中国文化的魅力,也给自己一个创造无限可能的机会。

  (作者系吉林大学阿根廷留学生)

 

  做一名“中国通”

  甜 甜

  别看我生在加拿大、长在加拿大,但是我的成长经历却让我和中国早早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上幼儿园时,我特别喜欢我的启蒙老师Sam。她是一个身材高大、笑容和蔼的老师。我非常喜欢听她讲故事,喜欢和她一起做手工。记得有一年春节,Sam老师给大家准备了红色剪纸窗花,还给我们讲了一些中国的过年传统,比如会给小朋友压岁钱。我当时觉得,这个传统实在太好了!班上的小朋友都收到了Sam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人民币”。放学回到家,我很珍惜地把我的“巨款”放到了小猪存钱罐里,最后才发现,那不是真的人民币。那是我有记忆以来,触动最深的一件事。年幼的我从那时起就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学习中文, 一转眼我已经坚持了12年。

  一路走来,我最要感谢的就是我所就读的中文学校校长和老师。他们都来自中国,是一群充满热情和有责任感的好老师。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的中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让我深深地醉心于中国文化。老师们讲过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传说、一个个典故、一个个人生哲理,使“中文”成为鲜活的、生动的、美好的文字符号,也是我最珍贵的成长记忆。上中文课成了我每周最期待的事儿,12年来从未间断。

  中文学习让我不禁对中国充满向往。每年暑假,我和父母都会到中国不同的地方旅行。我见识过她美丽的山川河流,领略过她隽永的文化气息,体验过她淳朴的风土人情,感受过她令人惊艳的时尚和令人震憾的科技力量。如今,我已经很熟悉人民币了,但在中国,支付方式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微信和支付宝。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让我十分着迷。

  就这样学着学着,我变成了一个知道很多中国故事的小小“中国通”。平时,我常参加校内外的演讲比赛,每次的演讲内容都和中文、中国文化以及我的中国之行有关。2020年,我代表加拿大参加了第13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并获得了全球总冠军的殊荣,这为我的中国故事增添了最精彩的一页。

  “汉语桥”比赛让我收获良多,也让我有更多机会分享我的中国故事,这让我有一种使命感——中文这么美,怎么能让更多的朋友学习和使用?中华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怎么才能让更多的朋友愿意去了解她、爱上她?

  我还记得上小学和初中时,身边的朋友还没有去过中国,甚至不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就连我最好的几个朋友对中国的了解也仅限于中餐厅的海鲜炒面和宫保鸡丁。但是渐渐地,他们开始期待我每个暑假在中国旅行的见闻和我在中国买的小礼物。现在,他们知道了火锅、高铁、手机支付和中国人的友好,但这样的改变还远远不够。

  今年年初,我和其他几名高中生成立了一个作业辅导自愿者中心。现在,我们每周都会为北美不同地区的小学生提供免费的初级中文辅导。与此同时,我发起并成立了一个中文辩论俱乐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为本地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中文辩论的平台。俱乐部活动每周一次,同时定期举办辩论赛。

  我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我坚信每一点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只要大家愿意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就一定会爱上她,因为那是经过岁月淬炼的智慧。讲好我的中国故事是我的终生追求,为此,我将一往无前。

  (作者系第13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冠军)

 

  中文让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艾 梅 

  在我很小的时候,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就深深吸引着我。2015年,我14岁,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开始了中文的学习。在我就读的中学,教授学生中文兴趣课的老师来自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

  还记得我人生中的第一位中文老师姓严,但是她一点儿也不严厉。她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都让我深深地爱上了中文。她不只是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更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梦想的大门。在严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习中文的热情持续高涨,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17年夏天,我很幸运地参加了“中国之旅”夏令营活动。中国有句俗语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次的中国之旅让我大开眼界,不仅见识了便捷快速的移动支付和环保快捷的共享单车,还体验了安全快速的高铁动车以及应有尽有的淘宝店。这些都让我震撼,也让我在心里默默地许下愿望:“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短短两周的时间真的不够。”

  1年以后,我作为罗马尼亚中学生代表,参加了第11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中文学习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汉语桥”组委会。毫不夸张地说,对我们来说,那真是一次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体验,这次参赛更加坚定了我要把自己的未来和中国连在一起的信念。

  2019年,我成功申请到中国政府奖学金。“我要到另一个洲去学习,去我魂牵梦萦的中国完成大学学业,要在那里度过4年的象牙塔生活,而不是短短的两周。”出发前,每当想到这些,我都特别激动。现在,作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我觉得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未来,我希望自己能从事推动中罗语言与文化交流合作的工作。

  回头看我的中文学习之路,可以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来描述。孔子学院的老师是我进入中文世界的启蒙导师,“中国之旅”夏令营让我对中国一见钟情,“汉语桥”让我再次确定中国就是我的心之所属。正是开放的中国为我们这些中文学习者和中国文化爱好者提供了非常多走近她、了解她的机会。而我要做的,就是坚持学习中文。

  我的故事很简单,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但却是有意义的。因为,我想告诉同龄人,中文开拓了我的眼界,珍惜机会让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罗马尼亚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