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增多和国际中文教育规模扩大,中文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提升,学习中文成为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重要选择,由此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中文热”持续升温,也催生了设立“国际中文日”的呼声。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设立“国际中文日”有着坚实基础,也有着广泛共识。每年的农历谷雨日(今年是4月20日)为“联合国中文日”,这一天及其前后,除联合国有关机构外,还有很多国家的中文教育机构和中文学习者、爱好者自发组织起来,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使得“联合国中文日”变成了事实上的“国际中文日”。这一越来越隆重的节日,为各国民众搭建了一个周期性、仪式化体验和亲近中文的平台。
设立“国际中文日”尽管已经形成共识,且相关活动已经初具规模,但其辐射力和影响力与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热切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与中文作为重要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的地位还不相匹配。“国际中文日”从共识走向行动,需要在借鉴“世界俄语日”“国际法语日”等语言日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多元参与、创新发展,切实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首先,中外合作、外方为主。中文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和应用,是中国作为中文母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国自身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国际中文日”纪念活动,需要中方大力支持、提供资源,也需要中外双方友好协商、合作开展,举办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各类纪念活动,满足当地民众学习和了解中文的多样化需求、个性化期待。
其次,官民并举、民间为主。众人拾柴火焰高,举办“国际中文日”需要实现主办方、参与者的多主体、多元化。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作为中国统筹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的专业机构,可就举办“国际中文日”加强规划设计、提出年度主题、培育活动品牌。同时,要发挥民间机构专业运行优势,特别是各国大学的中文院系等专业中文教育机构,可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通过师生“现场说法”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和感染力。
再次,形式多样、创新为主。举办“国际中文日”的目的是营造学中文、爱中文、用中文的氛围,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活动才有吸引力。全球或区域、国别性的中文作文、朗诵、书法、唱歌等赛事可激发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兴趣,富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戏曲、茶艺、音乐等活动必不可少。此外,推出一批构思精妙、画面优美的多语种、故事型宣传片,发布一批简洁流畅、质量上乘的中文教学示范课,可帮助人们既了解中文知识,又能学习几句简单的中文。更重要的是,当今已是在线学习的时代,通过设计和推出网络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的在线活动方式,如配音大赛、视频大赛等,促进人人关注,方便人人参与,增强泛在的节日传播效应。
今年1月15日,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中文的国际教育、国际传播和国际地位再度引发人们关注。3月30日,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云服务平台“中文联盟”,向各国中文教育者、学习者、爱好者发出呼吁,倡议以“中文:创造无限机遇”为主题,共同庆祝和纪念本年度的“国际中文日”。的确,中文是世界语言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也为广大中文学习者、爱好者拓展职业通道、了解中华文化、构建全球视野提供了无限可能。中文的未来大有可期,“国际中文日”的未来大有可期。
(作者系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规划处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