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治理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厦门是一座风景旅游城市,中国经济特区之一,这座海上花园城市在发展与保护的艰难平衡中,探索出一条海湾综合整治开发的成功路径。
原名钟宅湾的厦门五缘湾,曾经由于过度养殖、填筑海堤等原因导致内湾严重污染,湾区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2003年,五缘湾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工作启动,当地因地制宜开展陆海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实施拆除海堤、退塘还海、内湾清淤等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推进片区公共设施建设和综合开发。先后拆除了原钟宅海堤,清退大量鱼塘虾池,完成了水体污染治理,水质接近Ⅰ类海水水质标准;五缘湾片区海域面积扩大,海域面积得到恢复增加;片区内建成1处中华白海豚救护基地、10余座无人生态小岛,已观测到9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觅食栖息,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同时筑起了8公里环湾护岸,建成城市绿地公园和湿地公园,城市生态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在原有抛荒地、沼泽地上建起了如今的“厦门新客厅”。
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秦华教授认为,厦门五缘湾综合整治开发不仅是国际海岸带综合管理理念在中国的落地,更是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在海洋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他说:“通过海湾综合整治修复生态环境,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同时,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为海洋新兴产业保障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整个过程中,依靠科学进行决策,依靠社会,特别是市场的力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升,这实际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
守护碧水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是生态修复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其中小微水体的治理是重要内容之一。
“小微水体”是指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的沟、渠、溪、塘等,其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流动性差、自净化弱。为解决小微水体旱期污染难净化、汛期瞬时水力负荷冲击大等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陈彬教授团队提出了小微水体多水源多闸泵群联合调控的方案。团队针对华北缺水地区,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采用了雨污水净化处理,消除了小微水体的黑臭。
在北京市小微水体治理过程中,团队使用了雨水、污水中颗粒物一体化净化装置和多级集成化流动体旋流分离装置,该装置对水体中颗粒物捕集能力提升巨大,对雨水、污水有优秀的过滤效能。石家庄市用这种方法有效处理了污染小微水体,实现了多处小微水体的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年运行费用降低50%以上,多管齐下改善了小微水体黑臭现象,效果显著。
项目开展以来,团队联合北控水务集团,将相关技术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广州、福州、江门等多个城市得到规模化推广与应用,累计新增产值多达3亿元,节支总额超1000万元。团队还将这种治理方法进而推广到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治理、湖泊生态修复、生态护岸等多种复合污染治理工程中去。
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是生态修复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十四五”强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实,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落实。
“如果一本书它被使用2次,那就是节约树木、可以减少工厂的污染排放。”日前,中国绿发会第一家“文明驿站”在“老刘旧书店”正式挂牌成立。这家旧书店在长沙城南书院路天心街的一条巷子里,屋里满满的都是旧书。“我从1988年开了这个书店,当时是因为生活困难,但到现在是一种责任感。”店主刘德明说。
“书籍循环”既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也是一种资源循环。
“有位老爷爷是教学英语的,他有很多英汉字典。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不要钱,这本书我已经教了很多学生了,给你去再利用。”刘德明由衷地说,敬请各位读者朋友,把自己看过的书别扔掉,希望都能够有效地回收起来,给其他的读者再利用。
上海师范大学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和兴和卞振锋团队通过“光催化贵金属溶解”技术“变废为宝”。在不需要强腐蚀性溶剂、也不需要电化学辅助的贵金属溶解下,实现报废电子设备等固体废弃物中的贵金属高效绿色回收。
“整个过程简单、环保、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相关人员说。这一最新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刊《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可持续性》,其有望带来贵金属冶炼的颠覆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