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健康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肠癌上升为全球第二位癌症杀手

肠健康才能常健康

陈 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20日   第 10 版)

  结直肠癌病人在快速增加。这是林国乐从业20多年的切身体会。

  作为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主任医师,林国乐1995年刚去协和工作的时候,一个专业组一个手术日做一两台肠癌的手术就不得了了,但是现在,“我自己一个专业组10张床,星期一星期二是我的手术日,每天都要做5台左右的手术,其中90%以上都是结直肠癌”。

  而让林国乐更担忧的是,结直肠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即在50岁以下,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

  日前,一场主题为“改变生命的轨迹”的肠癌防治科普盛会在上海举行。该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与诺辉健康联合主办。相关人士在会上分享了对肠癌防治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大肠癌已上升成为全球第二位的癌症杀手。

  为什么发病率这么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大肠多学科首席专家蔡三军介绍,第一是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就像汽车一样,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坏;第二是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变,荤菜占了非常大的比例;第三,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造成肿瘤的增加;第四,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升级换代;第五,没有开展很好的防治工作。

  “大肠恶性肿瘤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可以通过筛查、普查而减少的疾病。”蔡三军说。

  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肠癌早期发现是九生一死,晚期发现则是九死一生。然而,根据该集团2020年体检数据,便隐血弃检率约65%,肛门、直肠指诊弃检率约37%。弃检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在于,肠癌防治的相关知识是大部分人的盲区。根据《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国内不了解肠癌筛查的人占85%,没做过肠镜的人占95%。

  肠镜由于相对短缺和复杂在常规体检阶段难以开展。因此,张黎刚表示,防癌体检需寻找依从性高、准确、合规、适宜推广的新型筛查技术。

  “尽管我们临床医生不停努力,但是结直肠癌5年的存活率仍然徘徊在30%—60%。”林国乐说,“关键就是很多结直肠癌发现得太晚了。所以一定要加强早期筛查,一旦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可以高达90%—95%,而且可以少花很多医疗费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委员会常务委员李治中博士提醒,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风险因素,进而评估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做肠癌的早筛。一般来说,普通人在40岁以后就要做肠癌早筛,有家族史或者其他高危因素的人更要提早做筛查。

  李治中鼓励晚期癌症患者保持希望和乐观:“当你坚持一年,坚持两年,坚持足够久的时候,也许科学家研发出的下一个药物就能够治愈你。”

  林国乐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肠癌的早筛水平:直接做肠镜,中国的大夫做不过来,所以一定要研发出新方法,分出检查层次,减少不必要的肠镜检查。第一要做问卷调查,看看有没有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病史等。第二做大便检测,以前粪便的检查只有便隐血,现在有了粪便DNA的检测技术,以及多靶点粪便的隐血联合DNA的检测。这是精准医学的应用。粪便检测如果是阳性的话再进一步做肠镜检查。这样就能有效找出肠癌的高危人群,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和治疗。

  “结直肠癌是一种懒癌,把息肉切掉就可以不得癌,而且有4年到5年的时间做这个事情,真的是早发现早治疗,不能拖下去。”林国乐说,“常言道,肠健康才能常健康,希望肠癌早筛的理念能早日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