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秋天,“负面清单”出现在新生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由上海开始的自由贸易区试验,堪称一场政府职能转变的自我革命,更多着眼于制度层面的创新、制度环境的供给,是制度创新的新时代探索。通过对标高标准,以扩大开放促进政府职能改革,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大幅提高行政效率。
扩大开放,必须直面深化改革的挑战。
中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改革必须拿出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勇气,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上提供更多有效的制度供给,打造更优化、更开放、更符合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营商环境。
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先照后证、证照分离、自由贸易账户……自贸区改革,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且牵一发而动全身。怎样规避系统性风险?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沿用了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先行先试、由点及面,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和制度创新的重要路径。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同时必须“可复制、可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渐次放大,逐步扩展。从临港新片区到海南自由贸易港,渐次推进的改革,充分显示了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基层创新的充沛活力。
自贸区试验仍在继续,仍有许多课题待“破”,难题待“克”。值得一提的是,7年多的试验过程,让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政府“放、管、服”改革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不但成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常态,也成为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的改革方向,有力推动了扩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