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明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南湖革命纪念馆: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红色记忆)

康梦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13日   第 08 版)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纪念船
  盛建生摄

  李达著《社会学大纲》
  王小峥摄

  陈坚油画作品《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王小峥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上独立之路、自强之路、复兴之路,伟大征程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本版从即日起推出“红色记忆”栏目,走进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聆听革命文物的故事,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编 者

  

  浙江嘉兴南湖,水光潋滟,波澜不惊。从码头乘船登上湖心岛,便能看到被绿树掩映的烟雨楼,重檐画栋,朱柱明窗。烟雨楼旁,停泊着一艘中型画舫,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共一大纪念船。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南湖红船上,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59年10月,南湖革命纪念馆建立。经过两次搬迁扩建,如今的馆址位于南湖南岸。青灰的外墙,高耸的檐柱,门楣上行书“南湖革命纪念馆”7个金色大字,由邓小平1985年在北京题写。自2011年新馆建成开放至2020年底,南湖革命纪念馆累计参观人数达1828万人次,仅2019年就迎来超200万名参观者。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聆听建党故事,重温红船精神。

  革命声传画舫中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次会议在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中央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为纪念这段伟大的历史,1959年,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决定成立南湖革命纪念馆,同时复原当年开会的游船。

  “工作人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后,精心制作了一只红船模型,请负责中共一大会务工作的王会悟把关。听取意见后,他们又做了一只船模寄往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最终确定了红船的外观和内饰。”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介绍。

  1959年10月1日,仿制红船正式下水,停泊在湖心岛烟雨楼东南岸水面。

  这是一艘中型的单夹弄丝网船,全长约16米,最宽处有3米。船头平阔,船身分为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以左边的一条通道贯通。中共一大就在原船的中舱举行。后舱跟中舱隔着一个房舱,以保证隐蔽。船舱用榉木、楮木等硬木材料制成,舱底用框状木板铺平。船后有一小拖梢船,过去为船家进城购物、接送客人之用。

  1964年4月,董必武重访南湖,登上中共一大纪念船,仔细察看船舱内外后说:“这只船,我回忆是造得对的,造得成功的。”

  如今,这艘纪念船在南湖上已历经60多个春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到处皆闻殷殷雷

  南湖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4万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套)。纪念馆专门成立了革命文物征集小组,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文物。

  “这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群益书社发行出版的《新青年》合订本(第一卷至第七卷),2015年入藏我馆,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南湖革命纪念馆资料部主任陈莉说。

  20世纪初的中国,山河破碎,有识之士苦苦寻觅救国之路。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次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时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新青年》共出版9卷54号。南湖革命纪念馆收藏的这套合订本共8册,汇集了《新青年》第一卷至第七卷的内容,其中第七卷为上下两册。封面统一印有“新青年”绿色大字,上下装饰着绿色花边,扉页竖排印制杂志名称、卷号和印刷单位。透过泛黄书页上铿锵有力的文字,还能感受到百年前那些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并为之奋斗的青年人热血激昂。

  李达著《社会学大纲》、何叔衡用过的牛皮旅行包、陈潭秋签发的借谷证……南湖革命纪念馆收藏了多件与中共一大代表有关的文物。

  “笔耕堂书店1937年5月出版的《社会学大纲》,是中共一大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的代表作。”陈莉介绍,当时国民党出台了一系列法令细则,禁止宣传共产主义。李达冒着被逮捕和杀害的危险,以夫人王会悟的笔名“王啸鸥”在上海英租界注册了笔耕堂书店。他们自己出钱、自己买纸,找人代为印刷,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

  《社会学大纲》包括5篇12章共42万字,在1937年至1939年间共印行4版。为应对当局检查,李达对书中敏感词汇进行加工处理,并取了一个隐晦的书名。正式出版之后,王会悟想尽办法把书寄到延安。毛泽东收到书后说:“这是一本好书,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他把这本书读了10遍,并在书上写了3000多字的批注。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是 1963年12月董必武为中共一大南湖会址题写的楹联,如今悬挂于烟雨楼厅堂内。

  中共一大结束后,代表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一只破旧的旅行包,陪伴着何叔衡从湖南宁乡走向苏维埃,见证了他勤俭朴素的革命生涯。两张1934年签发的借谷证,反映了时任中华苏维埃粮食部长陈潭秋不畏艰难、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记录了红军和苏区人民深厚的鱼水情。

  馆内还藏有一块长约2米的水族床幔,白色布面上,用丝线绣着蝴蝶、花卉等图案。这是纪念馆工作人员2007年到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家乡贵州荔波征集来的文物,也是馆内唯一的少数民族饰品。

  “邓恩铭是13名中共一大代表中,唯一来自祖国西部山区的,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这件床幔反映了他的水族身份。”陈莉介绍,蝴蝶是水族人世代相传的民族图腾,在他们的衣服、床幔、围腰上随处可见蝴蝶图案。邓恩铭16岁时从贵州荔波来到山东济南,在求学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1年7月,年仅20岁的邓恩铭和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回到山东后,邓恩铭等人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邓恩铭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临刑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红船精神永流传

  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把“红船精神”的主要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南湖革命纪念馆就是要用生动多样的展览语言,讲好革命故事,讲好红船精神。”张宪义说。

  纪念馆内,笔者看到不少颇具感染力的油画和雕塑作品,一幅名为《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的大型油画格外引人注目。“这是2009年我们邀请著名油画家、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获得者陈坚专门为我馆绘制的。”张宪义说,为贴近史实,陈坚查阅了大量党史方面的资料。纪念馆工作人员多次与陈坚沟通,反复推敲画面布局、人物形象乃至整幅画所渲染的气氛,经过不计其数的修改才确定终稿。

  2018年,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精神展示厅”向公众开放。展览分为“红船精神与初心使命”“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四部分,展出图片、图表210余幅,实物展品65件,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起航、凝聚、升华”。

  “我们还举办了‘红船精神万里行’大型图片展,让红船精神走出嘉兴、走向全国。”张宪义说,最近,南湖革命纪念馆启动了“百年航程 红船初心——中国革命精神大联展”,采用“请展”和“送展”结合的方式,与省内外纪念馆、部队、学校等联合举办展览活动,取得良好反响。

  “去年我们策划推出了20期‘革命文物里的初心故事’,这一系列短视频在官微发布后收获了很多点赞。”张宪义介绍,今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上线“百年航程里的初心故事”,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纪念馆”。

  去年底,南湖革命纪念馆组建了一支16人的“红船讲解员小分队”,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军营、农村,以讲微党课、演情景剧等形式,向大众传播红船精神。“小分队”原创的情景剧《听王会悟讲一大故事》今年将搬进纪念馆内,由讲解员扮演的“王会悟”向观众讲述“亲历”的中共一大故事,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建党百年,我们站在中国共产党人伟大航程的起点,必须创新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张宪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