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4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重在保护 要在治理(新时代新步伐)

余新晓 贾国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13日   第 09 版)

  黄河长达5464公里,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甘肃、宁夏等9省,流域涉及我国北方数亿人口。其中,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口数量较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和国家战略枢纽地,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国家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和特殊。然而,黄河上游流域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问题日益严峻:一、黄河上游流域很多区域地处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生态脆弱区,受全球气候变化、森林过度砍伐、湿地开沟排水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上游流域林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湿地面积萎缩;二、草原超载放牧。统计显示,黄河上游夏秋季草地载畜量超载1.42倍,而冬春季超载2.5倍,超出黄河上游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对区域植被组成、生物多样性、土壤含水量、土壤营养物质组成等生态要素产生严重的负反馈作用;三、滥挖乱采甘草、冬虫夏草等中草药,造成部分区域植被破坏严重;四、黄河上游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且分布广、突发性强、危害大、发生频率高,虽可以预见但不能避免,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具有潜在严重威胁。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针对黄河上游存在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应坚持对黄河上游流域进行生态优先保护与治理修复,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科学推进水源涵养区生态优先保护。上游流域作为全流域最主要的淡水涵养地和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要突出水生态安全的主线。开展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普查,全面查清黄河上游存在的特别是水源涵养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系统梳理和掌握上游生态退化情况,查明草原、沼泽、湿地等生态系统现状,科学论证退化形成原因和恢复机理,提出治理方案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模式。根据科学规律对草原、森林、荒漠、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进行重点保护,保持生态系统要素平衡,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并重、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做实黄河上游生态修复工作。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以水定发展,促进黄河上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制定黄河上游牧场轮牧休牧方案。优化资源消耗型产业布局,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提高能源化工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优化资源消耗型产业布局。发展林沙草产业,优化中草药采集加工产业链,推进生态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引导发展优势特色生态产业。

  系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的核心是保护好本土植被,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实施退耕还草还湿,加大对草原沙化、黑土滩化、盐碱化等问题的治理力度。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地表蓄水等工程措施,保护和恢复沼泽、湖泊等生态系统,增强水源涵养和地表蓄水能力。强化黄河上游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开展人口聚集区小流域治理,加强面源污染防治。

  强化重大灾害风险防控。一是加强极端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综合影响动态模拟、监测与评估,实行生态化治理。同时,加强水库建设管理、修筑梯田,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二是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首先,要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统筹谋划。其次,探索水权跨地、跨省交易,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加快水资源税改革,强化黄河上游水资源统一管理。再次,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加强城镇多水源保障的供水系统建设。三是制定黄河上游不同生态区域人工草地适宜草种建植区划。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