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持续威胁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接种新冠疫苗成为各国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然而,就在这个当口,“疫苗民族主义”不断上演。一边是某些高收入国家囤积疫苗,一边是许多低收入国家“一剂难求”。更糟糕的是,个别西方媒体还为“疫苗民族主义”找借口,对全球抗疫局势大行破坏之事。
所谓“疫苗民族主义”,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是一些高收入国家政府与医药厂商签署协议,保证在为其他国家提供疫苗之前首先供应本国民众。这一看似无可厚非之举,实则充满自私自利的狭隘心思,极有可能将全球抗疫带回丛林法则时代。因为这些高收入国家订购的疫苗数量远超本国人口总数,造成的后果不仅是本国国内疫苗相对过剩,更使许多贫穷国家陷入无法及时获得新冠疫苗的困境之中。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在今年1月公布了一组相差悬殊的数据:49个高收入国家注射了超过3900万剂疫苗,而一个贫穷国家只注射了25剂。对此,他充满担忧地表示,在分发新冠疫苗方面,世界正处于灾难性道德失败的边缘。
事实上,秉持“自我优先”理念的“疫苗民族主义”最终只会损人不利己。持续一年有余的疫情阴霾教给世人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休戚与共、紧密相连。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而胜之。如果某些高收入国家一味霸占新冠疫苗,导致贫穷国家买不到或是买不起疫苗,那么结果将是病毒继续肆虐,反过来增加包括高收入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防疫难度。世界贸易组织新任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在上任之后也警告称,不能奉行“疫苗民族主义”,这将让疫情结束的进程放缓,并会侵蚀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无论富国还是穷国。
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应当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在2020年5月举行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一直以来,中国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坚定站在疫苗国际合作的“第一方阵”,坚定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队”,用实际行动反对“疫苗民族主义”。中国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明确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如今,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还响应联合国号召,向各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唯有各国共同抵制疫苗民族主义,促进疫苗的公平合理分配,尤其是实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分配,才能赢得战胜疫情的最终胜利。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摒弃“疫苗民族主义”,消除“免疫鸿沟”,人类方能携手战胜病毒,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