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会特刊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3月07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代表委员满怀信心展望“十四五”

未来五年,我们建设这样的中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07日   第 07 版)

  2021年2月25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渔三代”渔娘潘兰兰变身为时尚创客,正在展示蕴含渔村生态元素的挂件文创作品。
  庄文斌摄(人民图片)

  2020年12月25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城西社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陪过生日的寿星一起开心地切蛋糕。
  尹其奇摄(人民图片)

  2021年3月3日,在湖南省资兴市人民广场,医务人员正在为市民免费测量血压。
  李 科摄(人民视觉)

  2021年3月1日,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羌绣传承人王小琴(右一)正在与绣娘交流羌绣针法及图案等技艺。
  吴天文摄(人民图片)

  图表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这是处在重要历史节点的全国两会。

  这是承载重大历史使命的全国两会。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中国未来5年和15年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图,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确定施工图和时间表。

  如何理解“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任务目标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本报采访了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就“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列出的部分重要任务目标,为您进行详解。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超过17%

  本报记者  叶晓楠

  【蓝图】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展望】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王济光: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作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任务,并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有助于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国际环境中确保中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控性,增强国民经济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当前,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以自主可控、开放合作、安全高效为目标,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功能平台,为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夯实基础。

  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合作为突破口,着力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之间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以关键技术产业化带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全方位参与重要产业领域国际技术标准、行业规则制定为重点,着力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水平,吸引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技术标准走向世界,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走向产业链高端创造条件。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

  年均增长7%以上

  本报记者  邱海峰

  【蓝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展望】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

  “十三五”时期,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一个个标志性成就。“嫦娥”探月、“北斗”组网、“蛟龙”入海……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相继问世。5年来,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4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增长1倍以上,有力支撑产业升级,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特别强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让我备感振奋。事实上,这正是我们企业近年来努力做的,也是未来我们前进的最大目标和方向。

  过去一年,齐鲁制药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速,集团研发投入26.5亿元,全年累计上市20个药品。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加强科研攻关,加速在研的重大疾病新药上市速度,满足社会需求,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作用。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提高到95%

  本报记者  殷  鹏

  【蓝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展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社保改革的既定目标,也是当今世界社保发展的主流取向。这既是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个性化保障需求的必由之路,又是适应老龄化与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必由之路,也是持续壮大社保制度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国社保改革与发展已取得巨大成效,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持续扩大,法定社保制度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但也要看到,市场与社会力量主导的其他层次保障发展仍较滞后。进入“十四五”,亟待在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坚持法定社保保基本的定位并加快定型,进一步提高参保率。二是以企业年金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三是以更加精准的政策带动市场主体与个人投入,包括实施精准的税收减免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引导中高收入群体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更加全面的保障;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与儿童、残疾人福利事业;鼓励用人单位增进员工福利。四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推进慈善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有机融合,为各类慈善组织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森林覆盖率

  达到24.1%

  本报记者  严  冰

  【蓝图】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

  【展望】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关志鸥: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森林抚育6.37亿亩,建设国家储备林48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这为“十四五”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新进步、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以加快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主线,聚焦重点、合力攻坚,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全面推动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接续奋斗。

  《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这意味着我国所有的森林和草原都将拥有专属守护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林草系统会全力推动落实林长制,争取提前完成各级林长设立任务。编制林业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区域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确保如期完成“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任务,以林草之笔奋力描绘美丽中国建设新画卷。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提高到11.3年

  本报记者  李嘉宝

  【蓝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展望】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

  “十三五”时期,中国教育事业成就突出,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教育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基础教育领域,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大大提升,巩固率2019年底达到94.8%。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大规模投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着力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关于教育的部署,体现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理念和决心,及时回应了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呼唤,也回应了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有利于进一步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推动中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同时,相关目标任务也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落实的关键在于增强基层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自主办学活力,增强基层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我看来,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既着眼于“教和学什么”,坚持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又要着眼于“怎么教和怎么学”,发挥好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在办学实践中的落实落地。

  

  单位GDP能耗

  降低13.5%

  本报记者  杨俊峰

  【蓝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展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

  “十四五”期间,要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讲,在新兴清洁能源领域,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利用技术将快速发展,氢能、储能等未来能源技术将逐步成熟。传统节能服务领域将进入模式转型期,新兴节能服务领域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电气化和清洁化转型,综合能源特别是绿色能源发展势不可挡,拥有万亿级市场潜力。

  在新发展阶段,通过组织实施有关重点工程,锻造推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咨询规划和资源统筹能力、推动国家绿色区域发展能源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对助推绿色经济和节能环保行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城镇调查失业率

  控制在5.5%以内

  本报记者  何欣禹

  【蓝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展望】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戴红兵: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时期扩大就业容量,应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岗位。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不容忽视的还有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现已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灵活就业人员都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经济信息化不断推进,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人们的就业方式将会越来越自主化、个性化甚至家庭化,灵活就业人数也会不断增加。

  “十四五”时期,需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保障好灵活就业人员的待遇和权益,这也符合公众的期盼。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高到65%

  本报记者  叶  子

  【蓝图】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展望】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蔡继明:

  “十三五”时期,户籍制度改革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器”,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2019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4.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总体上看,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差距。

  “十四五”期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到65%,这就需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广大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在户籍制度方面,目前中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外已大部分实现零门槛落户,东部地区落户门槛已普遍降低,今后应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在住房保障方面,建议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加住宅用地等途径增加城镇土地供给,降低农民工进城门槛,妥善解决其住有所居的问题。此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辅相成,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向前走。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本报记者  贾平凡

  【蓝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展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当前,中国粮食供应能够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据我们测算,中国谷物自给率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在95%以上,达到了谷物基本自给的要求。同时,按稻谷和小麦计算的2015—2019年口粮自给率均在100%以上,处于口粮绝对安全的范围内。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四五”期间,在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还应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着力点放在种子和耕地上。

  种子方面,关键是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和种业产业化,要把良种联合攻关作为农业科技攻关的重中之重,加快启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全面打好种业翻身仗。耕地方面,重点是按照更高标准和质量搞好高标准农田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治理力度,确保有限的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多途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均预期寿命

  再提高1岁

  本报记者  王美华

  【蓝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展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

  人民健康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十三五”期间,中国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巨大。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和慢病发病率上升,慢病治理成为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未来卫生健康事业要从“延长寿命”转向“延长健康的寿命”,需要提早谋划健康老龄化,继续坚持预防为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为此,建议对医保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同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投入,夯实基层医疗网。还要大力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群众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