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国以举国之力、以精准脱贫之路,实现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这是人类减贫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最有历史意义、最具说服力的成绩之一。
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了8集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以清晰的脉络梳理、关键的细节挖掘、深刻的意义阐发、感人的影像塑造,为中国摆脱贫困这一历史性成就、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立下了一座形象之碑。
梳理历史脉络
这部专题片首先以权威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现场调研为基础,梳理了取得这一成就的重要历史脉络。
其开篇即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所写的《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发人深省的一段话: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大规模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关键不仅在于中国共产党以举国之力抓扶贫,更在于扶贫的基本方法从“大水漫灌”式扶贫走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过去扶贫时,国家统计局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方法,得知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却不知道、没人说得清他们是谁、住在哪里、为什么贫穷。这部专题片的第一集《庄严承诺》,没有一般性叙述如何做出“庄严承诺”,而是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精准扶贫”之路如何在调研中提出、如何在现实中实施的过程,描述了2014年4月全国80万基层干部开始进村入户识别贫困人口的过程。在识别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并建档立卡、录入信息、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之后,2015年再动员200多万人以10个月时间对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了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
这样的线索梳理、细节发掘,令人信服地以事实佐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也简洁有力地向世界说明了中国何以能够实现如此大规模人口的摆脱贫困。
确立站位格局
一部反映伟大历史成就的政论专题片,一定要有与之相配的站位、眼光、格局和格调。
《摆脱贫困》以“庄严承诺”“精准施策”“使命在肩”“合力攻坚”“咬定青山”“家国情怀”“命运与共”和“再启新程”这8集,构成基本框架,以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庄严承诺”为基本立意,以“精准施策”“合力攻坚”“再启新程”等为递进逻辑,以“使命在肩”“咬定青山”“家国情怀”“命运与共”等为思想体现,用丰富的细节和内容,围绕“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方略的实施、承诺的实现,清晰、形象、有力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具体而微、切实而至地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讲述鲜活故事
面对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这部政论专题片反映这个时代最为深刻的变化时,并不只是宏大叙事,而是力图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具体可见的境遇变迁,展现党中央精准扶贫方略和千千万万人的努力是如何到位、到村、到人、到心的。
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村民施成富家门前的小院子里提出“精准扶贫”这个概念的;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村民华水林2014年打零工的收入超过了当年2800元的贫困标准,又是怎样因家里的特殊情况实事求是地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麻山镇扶贫干部韦然说:“我们的政策和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就达到了做梦都想笑那种感觉。”从这里可以形象地看到全国五级书记和党员干部是如何初心不渝、使命在肩、奋战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
体现匠心追求
与其站位、眼光、格局和格调相契合,这部政论专题片以素材量极为庞大的现场影像为基础,剪辑出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和极具说服力的现场同期声,从而为史实叙述、意义阐发提供了丰富的血肉,为思想性提供了现实的依托。影像的视角、构图、影调,都体现了创作者的独具匠心和艺术追求。
(作者为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