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走出国门的春节

陈昉欣 (十五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2月05日   第 11 版)

  春节在我的世界里一直是个美好的节日。从鞭炮烟花、舞龙舞狮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都是节日的趣味。

  在我小时候,春节对我来说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我总是盼望着它,从十几天的寒假到走亲访友时手上的红包,再到除夕夜放的鞭炮、看的烟花,春节在小小的我眼中的形象是充满光芒的,哪怕遇到寒假作业时的苦恼也被那些喜悦给冲淡了。

  那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怯”这种感觉,因为我的家就在身边。

  逐渐地,我也长大了。在读过的一本本书中,从那一行行汉字中,渐渐被中华传统文化吸引住了。慢慢地,春节不再只是个拿红包、睡懒觉的日子,而是成为了一个有着文化元素,充满生活温馨的节日,比如 “拜财神”、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等。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除夕晚上,或与朋友们一起看那烟花慢慢点燃,在夜幕中盛开,变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或是放着鞭炮,在噼里啪啦中守岁。

  到西班牙后,我发现春节的气息并没有减少。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种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盛开出一朵朵名为习俗的鲜花。在国外,我依然会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甚至在国外的街头,仍然能与家人朋友看见富有中国特色的活动:舞龙舞狮、扭秧歌、武术表演等。即使身处国外,我依旧深爱着我的故乡,爱着它的一切。

  我认为春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红包、假期、烟花,还在于那种对我们生活、观念的影响。因此春节现在走出了国门,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节日,影响着我们之外的外国人,他们也喜欢上了中华文化,喜欢上了与它有关的一切。

  (寄自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