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2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续写百年“不了情”

广东保护活化利用侨批

程景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2月01日   第 06 版)

  侨批是早年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中国、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

  2013年6月,由广东、福建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侨批被视为海外华侨华人历史的“敦煌文书”。广东省汕头市侨批文物馆馆藏侨批超过11.5万件。在这里,陈列着的一封封侨批,道出了侨胞出洋谋生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在1月26日闭幕的2021年广东省两会上,“加强侨批保护和活化利用”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侨批’里有鼓励儿子发奋读书的,有支援祖国抗战的……”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档案馆馆长陈华江拿出一份印有“侨批”的展板,动情地说:“每一封侨批,都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展现了他们艰苦创业、守信重诺、爱乡爱国的精神。”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侨批文物保护和研究。续写百年侨批“不了情”,已成为客家、广府、潮汕等广东三大族群的共同愿望。

  梅州市是世界客都、华侨之乡,梅州侨批档案又称“客家语”侨批档案。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省人大代表、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夏丹丹指出,经调查,目前收藏于私人藏家处的梅州侨批,由于条件所限,保存环境堪忧,不具备专业的防水、防虫处理和恒温恒湿保存,很多珍贵的侨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字迹污染、老化、酸化、脆化和破损等情况,需要进行科学化、规范化保护。

  夏丹丹介绍,目前梅州散落在各地的侨批约有10万件,梅州计划对全市私人藏家侨批进行集中收购。该市计划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建设侨批展览馆,同步建设数字侨批馆。

  江门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广东省人大代表、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表示,今年江门将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活化和推广“五邑银信”侨批档案,建设江门侨批(银信)展示馆。

  此外,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头海关关长王胜称,建议加强对潮汕侨批等潮汕文化的宣传,深入研究如何做好侨的文章,特别是培养二代、三代潮侨的归属感,深度挖掘并打造旅游文化贸易一体化产业,形成整体效应。

  (据中新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