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追梦青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1月2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青岛中车四方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

宋晓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28日   第 10 版)

  “高寒版”复兴号 。
  资料图片

  中车四方在青岛城阳区带动形成了世界“动车小镇”。
  资料图片

  1月22日,中国高铁迎来“高寒勇士”。由位于青岛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CR400AF-G新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从北京出发奔向哈尔滨。

  作为复兴号家族中的最新成员,CR400AF-G型动车组是复兴号的“高寒版”,拥有耐高寒、防冰雪的特殊技能,能在-40℃的低温环境下以时速350公里高速奔跑,堪称世界“最抗冻”高速动车组。

  “高寒版”复兴号是中车四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谱系中的一员。在中车四方,创新与进步一直在发生:凭借不断提升的创新实力,高速动车组在这里以每四天三列的速度出品;从这里,城轨地铁列车驶向国内外100多条线路;产品出口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驶向海外的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取得创新突破

  能在-40℃高速奔跑的“高寒版”复兴号是如何炼成的?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主任设计师贾向杰介绍,新型“高寒版”复兴号从列车使用的材料、电气元器件到车体、转向架、供风制动等关键系统部件均进行了耐低温设计,可以说“抗寒能力”武装到了牙齿。

  “关节”抗冻。在低温环境下,金属材料中有些碳钢材料可能会发生脆裂,所以该列车车下吊挂用螺栓螺母采用能抗低温的铬钼合金、不锈钢材料,列车在极寒天气下运行,螺栓、螺母也不会脆裂。

  “脚”抗冻。这列动车组具有车轮防滑、防抱死功能,当检测到车轮转速异常时,自动减小制动力、牵引力,并通过撒砂装置提高摩擦力,避免冰雪天气行车时车轮打滑。

  “血管”防冻。列车水箱、水管配备“暖宝宝”——加热盘、电伴热线,箱体和管路外部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防寒棉,天寒地冻也能正常供排水。

  这样的创新,早已融入中车四方的发展基因中。

  走进中车四方交车线,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太多的“第一”:

  中国首列时速200-250公里、首列时速300公里、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以及首列“复兴号”动车组,都诞生于此。

  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2020年6月,由中车四方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标志着中国高速磁浮研发取得重要新突破。

  到今天,从这里驶出了1500多标准列高速动车组,是中国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数量最多的企业。

  加速驶向海外

  创新驱动,助力企业“领跑”,也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市场。

  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代表,而中车四方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来,中车四方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黄金机遇,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引领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加速“出海”。

  2017年4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合同在印尼雅加达签署。中车四方将为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铁提供11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这成为中国高铁全方位“走出去”的第一单。

  在新加坡,中车四方先后获得916辆地铁车辆订单,实现了中国地铁车辆出口发达国家的突破。

  在巴西,2017年9月,中车四方赢得64辆城轨车辆订单,这是中国企业在巴西圣保罗赢得的城轨车辆第一单。

  在斯里兰卡,中车四方先后4次累计获得390辆内燃动车组订单,占到斯里兰卡铁路运营车辆总数的50%以上,成为斯里兰卡最大的铁路客运装备供应商。

  在阿根廷,中车四方赢得总计709辆城际动车组供货合同,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城际动车组出口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车四方还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困难,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开拓,成功签署多个海外出口订单,“走出去”取得新突破。

  2020年6月,中车四方与阿根廷国家铁路公司通过视频方式,“云签署”了阿根廷709辆城际动车组的维保项目合作协议,中车四方将为对方提供维保方案、技术服务和维保配件。这是企业“产品+技术+服务”全方位走出去的又一重要成果。

  与此同时,中老(老挝)铁路动车组项目合同签署,中车四方作为牵头方组建联合体,将为中老铁路量身定制时速160公里集中动力动车组。

  随后,中车四方中标智利国家铁路公司“阿拉米达-奇廉”铁路6列(24辆)内燃-电力双动力动车组订单。这是智利首个双动力轨道列车项目,也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赢得的首个双动力动车组出口订单。

  截至2020年底,中车四方轨道交通装备已出口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奔跑在海外的一张靓丽“中国名片”。

  打造产业集群

  在青岛,中车四方已带动轨道交通装备业形成产业集群,汇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车小镇”。

  中车四方所在的青岛城阳区,已集聚了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和庞巴迪3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威奥、欧特美等骨干配套企业400余家,产业集聚水平位居全国首位。仅2020年,就有中车研究院青岛分院、中车科技园(青岛)有限公司、中车信息技术分公司在青岛相继成立,以中车四方为龙头企业牵引,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正输出源源不断的动能。

  科研力量的不断加码,也为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提供助力。

  这里有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组建了由国内外21名顶尖专家合作加入的高端智库,中车工业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10余所知名高端科研机构相继入驻,并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等多所大学、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集聚各类高端人才230多人。

  如今,中国近60%的动车组和25%的地铁车辆都从这里驶出,先后建设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心脏”。

  当前,青岛正做大做强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链,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聚集地、国际高端新兴轨道交通技术策源地、国际公认的轨道交通技术标准引领地、国际领先的产业创新资源交汇地。

  随着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项目聚集,青岛将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释放更多更强大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