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1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冬奥村:与自然和谐共生

薛 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26日   第 10 版)

  北京冬奥会延庆冬奥村效果图。
  新华社发

  延庆冬奥村施工现场保护原生树木。
  资料图片

  安徽阜阳城区河道水清岸绿,美景如画。
  王建锋摄(人民图片)

  随着绿色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运用,绿色建筑构件产销两旺。图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的大东吴集团绿色集成建筑制造基地内,工人在检验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
  张 斌摄(人民图片)

  在北京延庆美丽的小海坨山脚下,绿色、人文、科技兼备的延庆冬奥村于2020年底建成。延庆冬奥村是冬奥场馆之一,半开放式建筑庭院依山而建,既展现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型、不夺山景。冬奥会后,延庆冬奥村将改造为山地旅游度假酒店群,成为兼具冬奥特色和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特色的度假地。建设者在延庆冬奥村建设中,践行绿色办奥理念,竭力保护生态平衡,让冬奥村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留原生木

  在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能最大程度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原生树木作为延庆冬奥村最主要的景观被原地保留下来。

  与传统的施工图相比,延庆冬奥村及延庆山地新闻中心二标段项目的施工图纸多了些“特别”标记。对于这些特殊标记,中建一局华江公司延庆冬奥村项目经理谢启超说出了答案:“开工前,我们全面普查了施工区域内需要保护的树种、数量和分布的位置;施工中,用防护网将需原地保护的树保护起来,浇水、施肥、治疗病虫害,那些无法原地保留的树木,就近移植或迁到专用地块保护起来;完工后,被移栽到山下的树木将再回迁至原地。”中建一局华江公司项目团队的用心举动,让313棵原生树木作为延庆冬奥村的主要景观被保留下来。其中,127棵原地保留保护;172棵前期移栽,后期回植到场地,作为场地内的景观树;14棵前期移栽,后期回植原位。

  延庆冬奥村规划用地中间有个村落遗址。中建一局项目团队将村落遗址进行了修缮,成为整个延庆冬奥村独具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独特空间和文旅景观。

  不扰小动物

  延庆冬奥村海拔900-1000米,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树林茂密,经常有松鼠、蜥蜴、野兔等小动物出现。延庆冬奥村建在山坳中,需要把部分山坡削平,但这样会破坏小动物的“家”。

  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自然环境和小动物们的影响,建设者们用碎石等材料为小动物建设了栖息地。

  中建一局华江公司项目团队在施工现场搭起围栏,搭起了很多小木屋,为附近的小松鼠、野鸡、野鸟新建了栖息的场所。这样,一边是施工生产,一边是小动物穿梭在草丛和树林中,构成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画面,让延庆冬奥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村落。

  翻新利用

  延庆冬奥村内,一座座合院天井中,就地取材的原生态石块砌筑了树木的“安乐窝”。施工过程中开挖出来的碎石也被制作成“石笼墙”,与门廊的原木色门窗相呼应。

  在延庆冬奥村建设过程中,遵循“节俭办奥”的理念,很多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翻新利用。比如,项目团队击碎就地开挖出来的石头,直接用于运动员公寓建筑外墙的“石笼墙”装饰,建筑外形与周围中国原生态村落的环境遥相呼应,大气、美观的同时还省去了从外面购买石材的费用。

  谢启超说,延庆冬奥村还是一座“海绵型山村”,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渗透沟和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对雨水、雪水回收利用,对生活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净化实现再利用。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延庆冬奥村建筑主体使用了超低能耗工程技术,能够使建筑的室内环境保持在20摄氏度—26摄氏度、相对湿度30%—60%的舒适环境。项目还采用了被动房外窗,传热系数更小,隔热性能更好,和一般的外窗相比,更加节能。门窗系统、玻璃幕墙系统均采用了断热桥设计,针对特殊节点进行优化,幕墙的连接点均采用了仿生木进行断桥处理,可以降低室内外的冷热传导,实现降低能耗的功能。

  村中还建有地下暖廊,通过暖廊,各国运动员、教练员无须再穿厚重的外套,就可在各个组团间完成就餐、健身、器械保养等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