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艰辛的2020年,中国仍然实现了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脱贫攻坚成就,我由衷向中国表示祝贺。”近日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佛得角驻华大使塔尼亚·罗穆阿尔多表示。
罗穆阿尔多对中国的喜爱萌发于孩提时代:“我从小就知道长城、《马可·波罗游记》,爱看李小龙的中国功夫电影。”如今,经过5年多的驻华生活,罗穆阿尔多早已把北京当作“第二故乡”,而极不平凡的2020年更让她觉得与中国人成为“患难之交”。
一次次被中国抗疫故事感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罗穆阿尔多的生活一下子乱了套。她说,佛得角虽然国内人口仅约60万人,但有上百万佛得角人生活在世界各地,为了安抚大家的焦虑恐慌情绪,最初几个月她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罗穆阿尔多认为,疫情初期人们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国际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传播虚假信息加剧了恐慌。“虚假信息也是一种病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辨别信息的能力,不能盲信盲从。”罗穆阿尔多说,疫情发生后,中国相关部门与在华使团保持频繁沟通,每天更新两到三次疫情动态,确保外交官们能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
罗穆阿尔多不仅亲眼看到中国抗疫的公开透明,也亲身体会到中国对中外公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视同仁的重视。“留在武汉和中国各地的佛得角留学生没有一人被感染。”罗穆阿尔多郑重地说,“我代表佛得角政府、人民以及我个人,感谢中方在防疫期间对佛得角留学生持续提供支持和帮助,也感谢中方为离境的留学生们提供线上课程。”
疫情无情,但人间有爱。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中国抗疫故事,一次次触碰罗穆阿尔多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在中国人本该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无数医务人员挥别亲友,毅然奔赴武汉抗疫前线;一位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护士久未归家,在她生日那天丈夫和女儿到医院看望她时也只能隔窗相望,女儿远远跳上一支舞表达对妈妈的思念……“每每想起这些故事,我都十分感动。”话音未落,罗穆阿尔多已眼泛泪光。
在佛得角疫情告急的关键时刻,中国紧急援助的抗疫医疗物资运抵佛得角,让罗穆阿尔多更深深感动于“天下一家”的中国情怀。“当时全球抗疫医疗物资严重紧缺,我们很难从其他国家进口。但中国在战疫的同时仍然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中国的帮助对佛得角抗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穆阿尔多表示。
“佛得角首都有一条‘中国大道’”
面对疫情患难与共,让中佛传统友谊更加深入人心。2020年9月,非洲智库“非洲晴雨表”发布的《非洲民众对华看法报告》显示,超过80%的佛得角民众认为中国在佛得角的影响是积极的。“佛得角人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有很好的印象。”罗穆阿尔多表示,发展对华合作始终是佛得角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卫生健康还是教育、基建、农业,佛得角发展的许多标志性项目都离不开对华合作。
走进佛得角,象征中佛友谊的地标性建筑随处可见。中国援建的国民议会大厦、政府大楼、总统府扩建项目等重点工程,成为佛得角国家形象的一张张名片。中国援建的佛得角国家体育场可容纳1.5万名观众,在当地人眼里这座体育场是将首都普拉亚打造为“美丽雄伟体育城”的重要契机。
中国援建的泡衣崂水坝在佛得角也广为人知,这座水坝帮助佛政府和人民打响了向干旱和沙化开战的“第一炮”。水坝建成后,昔日水井干枯、蔬菜水果绝收、树木枯萎的面貌得到根本性扭转,荒凉的河谷重新披上绿装。“泡衣崂水坝是佛得角历史上第一座具有规模的水坝,对解决常年干旱、水源奇缺的问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推动了佛得角农业发展。”罗穆阿尔多说。
中佛合作的一个个成果,助力佛得角人铺就迈向美好生活的道路。“首都普拉亚的一条主要街道被命名为‘中国大道’。”罗穆阿尔多表示,这条大道意义非凡,承载着佛得角人对中国无私援助的感谢。
“我的三个孩子中文都很好”
2021年,中佛迎来建交45周年。两国关系已打下坚实基础,罗穆阿尔多期待更加密切的人文交流能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让佛中关系人情味更浓。
“因为疫情,2020年两国间很多文化交流活动被搁置,希望2021年一切能尽快重回正轨,欢迎中国游客走进佛得角。”罗穆阿尔多说,佛得角全年阳光明媚、平均温度高于20摄氏度,随时可以下海逐浪;10座主要岛屿各具特色,游客有机会体验截然不同的度假风格;佛得角还有无处不在的音乐,无论是高兴还是悲伤的时刻,佛得角人都喜欢用音乐抒发情感。每年二三月,佛得角一些岛屿会举办盛大狂欢节,“真诚欢迎中国游客来享受佛得角的音乐和文化”。
虽然佛得角是地理上与中国相距最遥远的非洲国家,但罗穆阿尔多相信中国游客在佛得角一定会有宾至如归之感。“佛得角年年庆祝中国春节。”她说,2015年佛得角首家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学中文的佛得角年轻人越来越多。2017年,中文作为选修外语进入佛得角中学课堂。
“两国人民要加深相互了解,没有什么比学习语言更好的方式。”罗穆阿尔多骄傲地说,“我的三个孩子中文都很好,无论未来他们的人生规划是什么,中国都将永远在他们心中占据特殊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