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1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拒绝“洋垃圾”(专家解读)

■ 受访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助理主任、高级工程师 赵娜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18日   第 10 版)

  漫画:一举端掉
  商海春作(新华社发)

  法新社报道称,中国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这标志着3年来逐步停止接收境外垃圾的行动到达顶点。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报道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其他地区的垃圾有超过45%都出口到中国内地。然而,出口的垃圾并不都是可回收的。不想再做“世界垃圾桶”的中国2017年就表达了减少垃圾进口的决心,并在2018年和2019年逐步公布了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的名录,并最终从2021年起全面禁止进口固定废物。

 

  “洋垃圾”主要指不符合国家环保控制标准、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存在危害的进口固体废物,往往夹带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放射性物质及易燃易爆物等。“洋垃圾”在加工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处理处置难度大,对环境和健康会造成危害。

  多年来,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废物回收处理成本较高,回收价值低、环境危害大的废物市场需求小,西方发达国家将“洋垃圾”大量出口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固体废物管理能力薄弱,导致进口固体废物后难以有效消化,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洋垃圾”出口的行为实际上造成了污染转嫁。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停止进口固体废物这一举措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可以切实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中国积极践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自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减少“洋垃圾”进口的举措有效减轻了中国处理固体废物的压力。2021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这一决策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拒绝“洋垃圾”后,固体废物主要出口地如美国、欧盟、日本等短期内难以形成足够的废物处理处置能力,转而寻求其他国家作为替代市场。东南亚国家成为西方国家固体废物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先后效仿中国,收紧固体废物进口政策。在这种形势下,欧盟、日本等主要“洋垃圾”出口地也开始加快国内废物回收基础建设。《巴塞尔公约》的原则之一——“固体废物在产生国就近处理”开始在全球切实得到落实。

  固体废物处理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在减少将本国垃圾转移他国的情况下,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首先,发达国家应采用更负责任的垃圾处置方式,加强国内设施能力建设,将废物在国内实现环境无害化管理,同时加强执法,防止废物非法出口;其次,各国应共同努力,在倡导和实践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协作,切实承担各自产生的废物的无害化管理责任,履行国际公约相关义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杜绝“洋垃圾”入境绝非一日之功。未来,广大发展中国家还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细化固体废物进口标准,严厉打击洋垃圾非法入境;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此外,还应重视高质量再生原料进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污染挡在国门之外的同时,不影响高质量再生原料的国际循环。 

  (本报记者 贾平凡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