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并就金融领域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指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金融体系运行平稳
在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2020年,央行通过深化全面的金融业综合统计,全面跟踪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灵活把握货币政策调控力度、节奏和重点,为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等重点工作营造了稳健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实现年度目标。2020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1%,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9.63万亿元,比上年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3%,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2020年,通过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累计推出9万多亿元的货币政策支持措施。
二是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力度加大。2020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5.2%,比上年高20.3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14个月上升。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0.3%,比上年高7.2个百分点。
三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如期顺利完成,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推动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2020年末,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比上年末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四是金融支持“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2020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P2P平台已全部“清零”,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影子银行规模缩减,资管产品风险明显收敛。同时,贫困人口及产业精准扶贫贷款近5年累计发放超过6.5万亿元,惠及贫困人口超过9000万人次。
着力支持实体经济
2021年,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我国经济向常态回归,内生动力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好转。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货币政策在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说。
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中期信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金融支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稳定市场预期……这些,都是今年货币政策的重点。
对于利率问题,孙国峰强调,2020年以来,央行以改革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取得明显效果。
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19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降幅大于LPR(贷款基础利率)同期降幅。2020年12月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和3.9%,分别较上年末下降5个基点和16个基点。“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孙国峰说。
重点领域防范风险
针对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方案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孙国峰表示,美国通胀预期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反弹,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升值。这一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有升有贬、双向浮动成为常态,发挥了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作用,为央行根据我国经济形势自主实施正常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
陈雨露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传导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叠加在一起,外部的风险需要警惕。“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夯实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持续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在G20等国际平台上与其他各国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来共同为全球经济未来的复苏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谈及2021年房地产金融政策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央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