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体坛风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体育交流促民心相通(体坛走笔)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13日   第 09 版)

  派遣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优秀中国教练在乌拉圭、萨摩亚、缅甸、柬埔寨等国开展体育技术合作,为格林纳达、几内亚比绍、突尼斯等国建设、维修和升级改造体育运动场馆,进行文化体育等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包括体育在内的中国各项事业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的新动力。

  体育国际交流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交领域,体育往往扮演着外交破冰者、先遣队的角色,为促进不同人群和文明之间对话与理解、增进民心相通提供了有效途径。上世纪重新打开中美交往大门的“乒乓外交”,就是体育外交的佳话之一。

  在国际交流步入公共外交的时代,体育在新时代外交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种作用可总结为两方面:

  一是增进友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相对于其他形式,体育交流的效果往往更深入人心。体育赛事通常具有很强观赏性,观众关注度高;体育明星知名度高、国际影响力强,体育交流像涓涓细流,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吸引力,搭建起国家和地区间民众心灵沟通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民众间有了基本好感和了解,国家和地区间后续开展经贸、政治交流合作就会顺利得多。近年来,中国积极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下开展体育交流,同时发挥中俄、中法、中德、中欧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作用,成功举办了多届中俄青少年运动会、中德体育研讨会、中英足球发展座谈会等活动,让参与其中的中外运动员、教练员、观众之间增进了解和友谊,这种历练对青少年选手的成长成才是非常宝贵的。

  二是取长补短。开展体育交流十分有利于提升国家的体育竞技水平。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体育训练是很难行得通的。中国迄今已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体育友好关系。一方面,通过向缅甸、玻利维亚、汤加、瓦努阿图、牙买加等50多个国家援派教练赴海外执教和接待外国运动队来华训练,帮助外国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同时,中国教练员、运动员自身也在交流互动中磨砺、提升了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德、法等国开展足球训练合作,与芬兰、俄罗斯等国进行冰雪运动交流,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不仅让中国运动员快速补上相关短板,也让全国各地百姓健身休闲有了新选择,带动了相关体育产业发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体育国际交流合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疫情面前如何加强体育交流,需要体育人不断创新交流方式,比如积极开展国际体育领域抗疫合作、进行线上体育交流合作、加强重大赛事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际赛事交流等。

  疫情虽然拉开了人们的社交距离,但阻不断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通过体育加深交往的热情。相信越来越多新的体育交流方式将引导人们更加团结一心,汇聚起战胜一切未知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