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不少珍贵的彝族百年老照片,其中记录着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度的斗争历史。
曾经,背负着奴隶制的沉重枷锁,当凉山彝族从长夜漫漫的历史隧道中艰难走出的时候,每一步都在书写着新的历史。
据说,凉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索玛开放的时候就是欢乐到来的时候。”为何彝家人这样钟情索玛花?那是因为,除了漫山盛开时的姹紫嫣红可供观赏,索玛花树还能用于彝族人的餐具、马具制作,不少彝族的服饰、首饰图案也源于花草之形。彝族的生活离不开索玛花,因为它早已融进血液,盛开在彝家的精神原野,昭示着日子的幸福甜蜜。
当深情回望这部属于凉山的民族团结史诗,我忽然醒悟,对于彝家人而言,民族团结就像是索玛花,铺就了凉山今日多民族互相扶持、共担风雨的温暖底色。
如何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火普村第一书记曾远旭的思考很有代表性:继续挖掘彝族传统文化,在打造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更多体现民族文化风貌,展示民族元素。“彝族的服饰、饮食、建筑特色等等,都是可供深挖的富矿。让更多人欣赏到民族文化的‘万花筒’,我们要谱写新时代‘彝海结盟’的新篇章!”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答案早已写进了彝家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