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崛起的年轻城市并不鲜见。但攀枝花与攀钢的共生关系却独特且直白: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攀钢,攀枝花成为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
那它以后还会是吗?会变成啥样?
以当代作为时间节点,中国的工业遗产范围从古代手工业时期可一直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三线建设”成为其中最后一个历史划分阶段。攀枝花留下的三线文物和历史遗存,数量和类型众多,蕴含了文物、工业遗产最强调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但更独特的是,攀钢与攀枝花合在一起,本身就可以视为一个大博物馆,显示了工业与城市的关联和有机演变。所以理解工业遗产中重要的社会价值,来看攀枝花最值!几乎不用费尽心机地布展和复原,立体而有说服力的风貌在这座城市中处处可见。
文化资源的赋能,肯定会比矿产资源来得更为持久。那攀枝花会慢慢变为一座文化城市吗?还真有这种可能。
工业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怎样才称得上“文化城市”?其实并不只靠丰富的存量和浓厚风情。工业遗产价值基础上塑造的文化城市,还要“往前看”,具备在国家发展和工业文明进步中的独特功能。
站在2020年翻页、2021年开篇之时来反思与眺望,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全社会既需激发逆境奋进的底蕴,更要有创造美好的乐天与行动力。“三线精神”恰恰三者兼具。这样,攀枝花就置身于一条新跑道的起点上,有机会以工业文化的视角,来更全面地诠释“宜居”的意义。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