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80后”越南归侨夫妇用心耕耘——

“婴儿果园”结出幸福果(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贾平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18日   第 06 版)

  婴儿果园远望图。
  受访者供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眼下,正是橙子、蜜桔、柑橘的丰收时节。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二塘村婴儿果园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果园里,百余名采摘工人双手片刻不停地采摘挂满枝头的橘、橙;车间里,数十名分拣工人将自动传送带上“滚滚而来”的橘、橙装框装箱;卡车上,几名赤膊工人前后传递将一筐筐刚分装完好的橘、橙搬运上车。不久后,这些个头均匀、色泽自然、鲜美多汁的橘、橙,将陆续出现在各大社区团购的网站上、各地大小市场的货架上和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这片规模近600亩果园的主人是一对“80后”越南归侨——肖学兵、刘汉玉夫妇。谈及“婴儿果园”命名的初衷,健谈的刘汉玉爽朗一笑说:“就想亲手种出让婴儿都可以放心吃的水果。”当果农近5年,种植、采摘、销售和管理等各环节,夫妇俩逐一从零学起,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苦头。

  如今,婴儿果园里,繁茂枝叶掩映下,累累果实压梢头。橙黄饱满的果实映照着夫妻二人幸福的笑脸,也装点了大美侨乡丰饶的年景。

  

  回国当了果农

  广西南宁是刘汉玉的“娘家”。2014年,准备回国时,肖学兵和刘汉玉并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此前,旅居越南10年间,他们在一家台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担任生产管理工作,福利待遇优渥,日子过得从容。那年,眼看着大女儿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种种原因,夫妻二人匆忙决定,先后辞职陪女儿回国读书。

  回国不久,在做母婴用品电商的刘汉玉,从家住广西防城港市的弟弟那里听到一条土地流转的消息:受台风影响,防城港市防城区垌中镇一个近300亩香蕉园经营难以为继,香蕉园主人正要转让土地。刘汉玉脑筋一转,有了主意。“当时,沃柑种植刚开始火热。听到消息后,我就和弟弟商量决定,一起把地‘盘’过来种沃柑。”获得土地转让权后,刘汉玉试种了一些沃柑苗。

  没承想,产出的沃柑质量和市场反响超出预期。“这里的沃柑从不愁销路。”刘汉玉解释说,“因为当地有温泉,土地的含硫量和有机值很高,产出的沃柑更脆更甜,深受很多越南客户和中国北方客户的喜欢。去年,沃柑成熟季,不少客户甚至睡在地头抢货。”

  尝到甜头后,刘汉玉和丈夫肖学兵商量决定,承包下故乡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二塘村520亩桉树种植园。这次她没有选择种沃柑,而是改种红江橙。“红江橙口感酸甜适中,不仅是国宴佳品,更是我儿时在华侨农场生活的美好记忆。” 谈及成长经历,刘汉玉说:“1978年,我父母从越南回国后,被分流到武鸣华侨农场工作生活。我和弟弟在这里出生,土地情结很重。”

  2016年11月,肖学兵夫妇和家人一起,成立广西婴儿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为职业果农。

  一切从头学起

  “我们的果树是‘喝豆浆’长大的。”在婴儿果园,肖学兵自豪地告诉记者。言语间,他带大家到门外的果园边一探究竟:在一个铺满厚厚黑色塑料布的巨大土坑上,新盖着一层农膜。隔着农膜下,浑浊的液体正在咕嘟冒泡,一股刺鼻的发酵气味扑面而来。

  “这是用红糖和大豆按照一定的比例发酵而成的有机肥。发酵成熟后,有机肥将通过滴灌技术,浇到每一棵果树下面。”肖学兵介绍。

  而有关橘、橙有机肥的常识和制作方法,肖学兵夫妇不是一开始就会。“第一年,我们用鱼肉当有机肥的发酵原料,导致果园蝇灾泛滥,招致果园附近民众不满。”吸取教训,肖学兵夫妇专程到台湾学习,将“豆浆”有机肥的制作方法学到手。

  施肥、防病虫害和日常管理是肖学兵夫妇需要克服的种植端难题。果实成熟后销往何处?半路出家当果农,肖学兵夫妇在销售端也走了不少弯路。

  “刚开始,我们把精力集中在开拓广东、海南等南方的水果批发和消费市场,结果吃了大亏。因为我们的生产规模跑不赢大市场,不能掌握定价权。”传统的销售路子走不通,肖学兵夫妇转变思路,转战东部沿海和辽宁、河北和北京等北方市场,大获成功。

  初战告捷,肖学兵夫妇决定做自己的品牌。去年,婴儿果园和深圳大丰收集团合作,创立“拿汁橙”品牌。一个个鲜美多汁的红江橙,摆放在精美考究的礼盒里,档次上去了,市场就更广了。

  此外,肖学兵夫妇还试水电商平台和微商平台。为了让消费者放心吃橙子,肖学兵夫妇将红江橙发芽、开花、结果和装箱装筐的全过程,用小视频和照片记录下来,发布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上。

  心态变了很多

  12月16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肖学兵正在重庆大地学院“基地果园盈利总裁班”进行封闭式学习,而刘汉玉也在当天上午刚在南宁参加完一个社区团购果农和电商交流会。虽是农忙时节,但夫妇二人的“课程”都没落下来。

  “我们想做有匠心的农人,就得下点笨工夫。”为填补种植端投入的缺口,肖学兵夫妇已商量好了明年各自的分工:肖学兵全年驻扎在果园,将100%的精力投入种植端;刘汉玉和弟弟全力负责销售端,努力开拓中国和东南亚市场。

  从工业化的企业管理转行做农业化的生产管理,肖学兵夫妇对管理有了新认识。

  “人勤地不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把果园做好,我们必须因地制宜,脚踏实地,亲力亲为。”刘汉玉总结说,农业的生产管理与工厂的机械化管理不同,不可控因素太多,因此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方法。

  成为果农后,肖学兵夫妇的变化不仅是晒黑了。“过去,在企业做管理时,我对四季变化和二十四节气毫无感知,但现在就非常敏感。因为农时按照中国农历的时令安排会更准确。阳光雨露一下来,你会看到果园神奇的变化。”刘汉玉笑言,“当果农后,我开始改过农历生日。”

  每年3月是橘树和橙树开花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清香,令人陶醉。从那时起,肖学兵和刘汉玉就拿着手机,走进果园深处,分享果实的成长故事:果树开花了、挂果了;果实变大了、变黄了、变红了。朋友圈里,夫妻俩四季的幸福喜悦溢出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