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美术大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

创造经典 照鉴未来

钱晓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10日   第 12 版)

  岁月(油画)
  罗中立

  雨过天晴(油画)
  王大同

  烈焰青春(雕塑)
  焦兴涛

  春风已经苏醒(油画)
  何多苓

  四川美术学院,是一所诞生在抗战烽火中、集全国之力创办的高校;也是一所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创作出经典作品的院校。

  今年是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建校80周年。“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1940—2020)”展,用图文生动诠释了川美始终坚持社会性、人民性、创新性,反映时代风貌,讴歌人民生活的艺术篇章。

  

  集全国之力创建

  川美诞生在抗战烽火中,发展在新中国,崛起在改革开放,是一所既有民族风骨、又敢于创新的高校。

  本次展览汇集了461位艺术家的603件作品,按时间线索划分为两大板块:“1940年—1978年”和“1978年—2020年”,注重学统梳理,构建创作谱系,强调历史语境,重视地域特色,重点突出“文脉与历史”“传统与经典”以及时代使命与当代视野。

  在第一板块中,观众可以看到川美初创时期的文献。“川美可以说是集聚了全国力量和影响而成立的。”说起川美的创办,川美院长庞茂琨表示,川美诞生的抗战时期,全国各地许多高校都迁到西南,重庆聚集了全国的艺术人才。这样的时代背景和资源奠定了学校创办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追求文化现代性、艺术民族性的过程中,川美逐渐探索出一条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创作之路。

  比如由川美师生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著名组雕《收租院》,将西方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技巧融为一体,生动地塑造了114个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真人大小的人物。组雕超级写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与当时的国际艺术潮流吻合,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现实主义雕塑的丰碑。

  以创作带动教学

  198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年美术展”中,一幅名为《我的父亲》的油画引起了评委的关注。评委吴冠中说,作品完全是我们上一代的父亲形象的一个概括,用“我的”太小了,应该把“我的”拿掉,就留“父亲”,代表父亲那一代。

  这就是罗中立的《父亲》。该作品一举夺得第二届“中国青年美术展”一等奖,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经典。

  由于《父亲》原作正在保养维护,本次展览展出的是其版画版本,但同样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

  改革开放给川美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时任院长叶毓山为雕塑家,对全校师生的创作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给本科生设立工作室,是川美的首创。当时,叶毓山把一些学生寝室,特批给一批创作能力强的学生和青年老师,作为创作工作室,打破论资排辈,大力扶持年轻人,大大激发了师生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了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高小华等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

  同时,以叶毓山为代表的中年艺术家也交出了自己的时代答卷,创作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组雕,包括《红军突破香江纪念碑》《彝海结盟——四川冕宁》《春夏秋冬》等。叶毓山的红色雕塑气势磅礴,特别是红军长征雕塑,是时代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以创作带动教学”,是叶毓山任院长时期总结出来的一条川美新传统、新特色。庞茂琨1978年进入川美油画系学习,正是这一主张的受益者和实践者。

  “‘以创作带动教学’就是把创作看得很重,体现了川美主张的创作要深入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路。”庞茂琨表示,“以创作带动教学”的另一层意思是弘扬尊重艺术性、思想性的专业精神。

  以艺术服务社会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川美在艺术面向大众、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所长。

  为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8年,川美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川美在重庆市黔江区和酉阳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车田乡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工作,还签署了十几个校地合作协议,加强与重庆周边区县的联系,打造环川美艺术生态圈。雕塑家、川美副院长焦兴涛在贵州羊蹬镇开展的羊蹬艺术合作社项目,把艺术植入乡村生活,激发了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主动创新改变生活的热情,为当地乡村面貌和村民风貌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川美也保持了佳作频出的创作势头。庞茂琨走出了新古典主义的油画风格。焦兴涛的雕塑作品《烈焰青春》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荣获雕塑金奖,填补了连续5届全国美展没有雕塑金奖的空缺。此外,川美还涌现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面对未来,庞茂琨表示,川美将加强“双核”、提升“双翼”。“双核”是指传统强项美术学、设计学,“双翼”是指影视动画、艺术理论,四位一体并融合多学科发展,拓展新领域。同时,川美还将立足西南,坚持创作和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民生,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美术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