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书写送穷文 自信新时代(望海楼)

■ 江 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07日   第 01 版)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这条看似平常的新闻,提醒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中国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唐朝的韩愈写过一篇《送穷文》,他送来送去,却怎么也送不走那穷鬼,只好“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1956年,毛泽东说“韩愈有一篇文章叫《送穷文》,我们要写送穷文,中国要几十年才能将穷鬼送走”。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穷了几千年了,是时候了,不能再等了”。也是在1992年,在福建宁德工作过的习近平出版了《摆脱贫困》一书,他谦虚地写道“对脱贫事业这个需要几代人努力的浩大工程来说,我的努力毕竟时者甚短,功者甚微……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才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决心向绝对贫困这个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痼疾发起总攻,书写了一篇比韩愈精彩千万倍的“送穷文”。

  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体现,是对几千万革命先烈的告慰。近代以来中国的贫困,是小农经济固有的贫困和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冲击的叠加。无数仁人志士寻找的复兴之路,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让人民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共同富裕的好日子。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支撑革命先烈的信念之一就是,让子孙后代有温暖的屋子、明亮的灯光、顿顿能吃饱饭、穷人再不受欺负。今天的普通中国人,都过上了先烈们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这是中国革命创造的巨大红利,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源泉。

  脱贫攻坚战,为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制度财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开始化解,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积累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和产业基础。在脱贫攻坚战中,各级党组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过去多年久拖不决的区域性贫困、地方性流行病等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做成了很多过去该做而没有做成的大事。干部制度、群众工作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医疗卫生制度等关系全局的重大制度,都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得到完善。

  脱贫攻坚的成功,将让中国人进一步在精神上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迎来更加自信的时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根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更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消灭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的成功,得益于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集中力量办大事、公有制为主体等制度优势。中国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人道、具有光明前景的制度。中国人不仅能够摆脱“开除球籍”的危险,社会主义不仅能够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共舞,而且更能解决西方道路无法解决的问题。世界上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多起来。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更加宏大的历史进程的前奏和序幕。2020年,新冠疫情和全球大变局叠加,加快了历史的进程。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把共同富裕的旗帜更高地举起,才能让经济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的需要,产生强劲的增长新动力;才能更好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攻克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实现更加独立自主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名曰守成,实同开创。”向贫困彻底宣战,就是党中央开创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新时代的中国送穷迎新,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更加辉煌壮丽的篇章。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