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举行——

金融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锐财经)

本报记者 汪文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1月30日   第 03 版)

  日前,由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召开,来自金融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中国金融学会的代表围绕金融支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展开了深入研讨。

 

  引进更多优质金融资源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会上指出,扩大金融业开放将为中国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和更加健康的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动能。

  引进更多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参与国内大循环。通过金融开放,可以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渠道;可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提高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

  为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一方面,提高金融支持贸易发展的效能。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简化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业务流程,同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银行、保险等各类内外资金融机构优化外贸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完善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服务体系。

  推动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提升金融体系发展质量和风险应对能力。扩大金融开放,有利于引入多元化经营模式、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借鉴吸收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性安排;有利于向国际高标准看齐,完善金融监管和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

  “以金融开放为契机,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可更好发挥金融的定价功能、风险分散功能和服务功能,利用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各类资金有效参与国内大循环。”刘桂平说。

  建设外汇管理新体制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表示,“十四五”时期和今后一段时期,将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

  ——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全面放宽直接投资领域外资准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外汇管理方式改革;推动跨境融资交易和汇兑环节统一协调,制订私募投资基金跨境投资的政策框架。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外汇管理新体制。促进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外汇管理方式从事前审查全面转向事后核查,推进以风险评估为导向完善贸易主体分类管理;实现高水平跨境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放宽和取消跨境投融资的规模和资金使用等限制。

  ——进一步提升开放条件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推进科技赋能“数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设,构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完善金融开放领域法律体系,推动外汇管理条例修订,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加强国内跨部门、国际跨境监管合作。

  “外汇管理部门将把金融改革开放任务落实到位,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中国发展战略需要,研究推进新的外汇管理改革开放举措,服务新发展格局。”郑薇说。

  推进金融业自主开放

  近年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资股东资质要求不断放宽;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已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配套的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不断完善。

  刘桂平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将采取多项措施,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推动金融业系统化、制度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通过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供给安排,形成能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开放新体制。

  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市场建设和对外开放。

  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健全开放、多元、市场化投融资体系,提高“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水平。

  完善与全面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协同推进金融业开放、人民币可自由使用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设更宽领域的金融安全网。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自主开放。”刘桂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