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剑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1月28日   第 07 版)

  一

  每个人都是有故乡的,每个人的故乡也不尽相同。一个人走出故乡,有的不能经常回去,有的甚至再也没有回去。那么,一遇到与故乡相近的符号,便觉得亲近。

  洛阳望春门的街口,有一片瓦的世界。阳光正在瓦上跳跃,蔷薇攀上了窗沿。窗沿也围着瓦,一个女孩的娇柔在瓦间闪现。

  余舍,名字让人回味,就像两座连在一起的瓦屋,散发着朴素的光。它的芳邻是颇有名气的“瓦库”,二者相辅相成,筑起瓦蓝色的乡音。

  我观这余舍,不惟是设计师余平所作,转换一下声调,还释放出更多的意味。余:余为本分,余留,年年有余。舍:舍为释放,舍弃,有舍有得。那么,历经人生百味,到余舍来感怀一番,心中有所感悟。

  二

  现在,越是四处游走的人,越是有一种心理习惯,不求豪华,但求舒适,那种带有民间情调和生活细节的舒适。就像悄然而至的雨,点点入微。余舍就是在洛阳遇见的一片瓦,心间开出的一束花。

  余舍放大了乡愁,缩小了童年。顺着砖铺的台阶慢慢向上,亲切自脚底升起,一点点唤起久远的记忆。

  到处都是骨子里的喜欢,老棉布的温软,老松木的沉香,老炕砖的踏实,加之灰与白的色调,花与草的点缀,荡漾着从宏大到细微的优雅与安逸。朴就朴到肌理,拙就拙到极致,单纯就单纯到纤尘不染,清新就清新到苍翠欲滴。这一切,让慵懒与自在陡然泛起,旅途的疲惫与倦怠,在打开门的一瞬,烟消云散。

  三

  在余舍,会觉得一切都是有气息的,它能传递你的所想,接纳你的所愿。让你想到洛阳就想到余舍。那种感觉,就如一位挚友,想起时,该去的时候就去了。

  于是,有人带着含苞的爱情,来这里开放。有人怀着黄昏的夕阳,来这里安享。

  在这里,你能感觉出砖瓦时代与其后时代的相通相融。你能感觉出时间的禅意,空间的诗意。

  还真下起了雨,不约而至的雨,轻盈而透亮。窗前的陶罐以及罐里的花草,被它打上了一层釉光。只一会儿,雨下着下着不见了,云里跑出了阳光。这种雨和阳光的逗趣,更给人增添一份好情绪。

  四

  在十三朝古都的格调里,那么多的文人,欣赏着无限江山,也享受着无尽诗情。“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韩愈,谁没有留下过名篇呢?“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在洛阳做过官的欧阳修总是在回忆中感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祖籍洛阳的刘禹锡,不忘借题广而告之。“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司马光也有一段难忘经历,那是政坛失意选择到洛阳编纂《资治通鉴》。白居易则将洛阳视为最爱,干脆住下不走,醉心的感慨时时泛起……

  人的生命中,是要给洛阳留下一个位置的。站在余舍远望,那么多的诗情画意,便有一种满足感。那么,某种意义上,余舍仍然显露着古都的特质,发散着古都的风韵,释放着古都的情怀。它的元素与趣味,或可为民族文化殿堂的一缕烛光。

  五

  心的海,一点点退潮,月的眼,一点点朦胧。白居易曾经迷想:“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暗蓝色的云,怎不似那大裘,把整个夜晚,慢慢盖严。

  《洛神赋》的咏叹,又在哪里响起,唐三彩的珍品,又在哪里开片,牡丹花的根脉,又在哪里滋出一条须弦……

  我不知道余舍下面是否有过帝王的宫苑,或在秦砖汉瓦之上,或于萱草芳华之间,山川环绕的千年故都,此刻,已陪我陷入深深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