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潜山行之前,我对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这个县级市知之甚少,想不到它被誉为“安徽之源”。潜山在春秋时为皖国古都,因潜山的历史人物皖公而得名,安徽的简称“皖”,即来源于此。以前常听说的名山天柱山就在其境内,“潜山”就是天柱山的古名。
潜山市(过去是县)以山为名,据《潜山县志》载:“山以潜名,县以山名。”且山有三名:“盖以形言之,则曰潜山,谓远近山势皆潜伏也。以地言之,则曰皖山,谓皖伯所封之国也。或谓之皖公山,亦曰皖伯台。以峰言之,则曰天柱。其峰突出众山之上,峭拔如柱也。名虽有三,实一山耳。”因此,天柱山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自然成为潜山市的标志,也是潜山的旅游胜地。
在前往天柱山途中,我们了解到,天柱山与黄山、九华山并称“安徽三大名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这更增添了我们对天柱山的向往。
我们一行乘缆车来到山腰,开启了攀登之旅。天柱山全由花岗岩巨石组成,除了一座座山峰外,一路向上常常会见“飞来巨石”,有的还在头顶垒成一个石窟,显示出亿万年前地壳运动的鬼斧神工。天柱山不像黄山那么奇险,而是多了几分俊秀。我尤其惊叹于那些奇松,在光秃秃的石缝中长出形态各异的曼妙身姿。这些奇松的顽强毅力,实在值得称颂。登山总是如此,不经历艰辛的攀登,总难见最佳的风景。终于到达目的地蓬莱峰,不远处的天柱峰一柱擎天,赫然屹立于眼前。此峰潜伏在崇山峻岭之中,古称“潜山”,名副其实。
如今,潜山市倾力打造四条旅游精品线路,分别为“山水寻秘之旅”“文化寻源之旅”“乡愁寻美之旅”“康养寻福之旅”。离开天柱山,热情的东道主即带我们先后去山谷流泉文化园和天柱山地质公园博物馆两个点位考察参观。这其中,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数量之大、名家之多、品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此处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唐代至民国历代石刻400余方,以两宋石刻为最多。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王安石写道:“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舒州即古时潜山所在地州府名。自东汉至南宋800余年间,历朝历代均有名家或主政或巡游于此,加上此地岩石坚硬深长,留下众多摩崖石刻便不足为奇了。
潜山市的梅市长对潜山的旅游资源了如指掌,他说自己常向来宾介绍潜山的“一二三四”,即“一座山、两条河、三个女人、四个男人”。这四个字概括了潜山的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
一座山当然是天柱山,两条河即皖水与潜水。至于三个女人和四个男人,分别是哪几位名人,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走进潜山,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