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11月1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要全面深化抗疫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实现互利共赢”的内在关系深入阐释。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抉择,既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又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外循环”模式悄然改变,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中国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2008年以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这些意味着,中国经济若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离不开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坚定: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抗疫援助、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强化深圳和浦东的改革开放举措、积极签署并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些实际行动都表明,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制造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对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敞开开放的大门,必将扩容新市场、带来新机遇、增加确定性、注入正能量。
阳光之下,一滴水珠很容易蒸发,而汪洋大海却永不干涸。这,便是团结的力量。放眼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聚焦神州,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必将到来。我们相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坚持开放合作,畅通内外循环,世界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