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省台办主办的第三季“掌上蜀show”两岸新媒体体验采风活动在成都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由20余名两岸媒体记者和台湾青年拍客组成的采风团深入探访成都、遂宁、南充、巴中等地,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独特的巴蜀历史文化,见证乡村振兴发展成就,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台湾同胞分享四川故事,携手“秀”出最美四川。
直播带货助产品扩销
在遂宁市蓬溪县拱市村,一场“台式叫卖”直播带货活动正在进行。透过镜头,采风团的台青们纷纷化身带货主播,同农户一道推介当地的富硒“金薯”、佛莲大米等特色农产品。
为了帮助产品扩销,体验直播带货的台湾青年自媒体人梁中瀚可谓做足了产品调研。“我带的产品是千叶佛莲,是拱市村数十年精心培育极具区域特色的花卉,同时也是观音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
在直播平台旁,台青演员李乔昕和邱宇婕正在排练待会儿上场的“小桥段”。她们准备拿出专业表演的“看家本领”,用更加生动的方式推介拱市村的优质佛莲大米,“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
在“两岸玩透 Talk”节目主持人森哥看来,此次直播不仅仅是简单的带货,还可从带货中看到当地的产业扶贫历程与故事。“产业扶贫的每一步都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的。老百姓如何转变观念,从种植普通的红薯转变为营养价值、性价比高的‘金薯’,这都要考验帮扶干部的能力。”
2008年以前,拱市村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滞后,一条通村水泥路都没有的贫困村。在当地扶贫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拱市村修道路、兴水利,在巩固养殖业、壮大种植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仅用了5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帽”。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代表台湾青年,用直播带货的方式体验拱市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成果。”梁中瀚说,希望自己也能够出一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选择这里的特色农产品。
“台湾女婿”与“龙虾自由”
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过街楼村的川台缘特色澳虾养殖基地,空气中弥漫的鲜香味不断挑动着采风团成员们的味蕾。
盐焗大虾、蒜蓉龙虾、麻辣香虾……一顿龙虾盛宴之后,采风团成员们不但“大饱口福”,还体验了一把趣味“钓龙虾”,大家不禁感叹“原来巴中早已实现了‘龙虾自由’”。
让巴中实现“龙虾自由”的正是台商蔡政谕。2013年,蔡政谕来到巴中工作发展,作为一个热爱美食的“台湾女婿”,他在生活中发现了这里潜在的商机。
“川渝人喜爱小龙虾,巴中的气候条件又适合养殖肉多块头大的澳洲小龙虾。”2017年,蔡政谕带着技术和资金创立了川台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特色澳虾养殖事业。如今,他养殖的澳虾已经走出巴中,端上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大众餐桌。
蔡政谕告诉记者,“龙虾自由”的实现与当地各部门给予的支持帮助密不可分,尤其在产业路硬化、基地用电改造、协助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获得了150多万元的政府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平稳度过初创波动期。而澳龙养殖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当地村民增收,助推经济发展。
“他们不仅是我的员工,更是我的家人。”蔡政谕表示,未来企业将与村民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向他们传授专业养殖技术知识,帮助他们致富。他希望采风团能把自己在川生活创业经历分享出去,吸引更多台湾青年融入大陆发展。
巴蜀历史文化新体验
“能够到汉桓侯祠体验三国文化,对我这样的‘三国迷’来说,有着很大的启发和收获。”站在汉桓侯祠旁,台湾ETtoday新闻云记者魏有德意犹未尽,“还想再逛逛,还想再回味”。
汉桓侯祠坐落于南充阆中古城,其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虽频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
古城内,采风团成员们还欣赏了一场特别的表演——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川北王皮影第七代、第八代传人表演的皮影秀。舞台上,一个个皮影随着锣鼓声舞动,活泼灵动地表演着历史、民间以及现代故事。感叹演员们技艺精湛之余,台青们也亲自上阵,随着音乐律动即兴发挥,体验了一把充满“台味”的皮影“蹦迪”。
在南充,与阆中古城齐名的便是始建于蜀汉建兴年间的万卷楼,这里曾是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治学和归隐之所。万卷楼之上,台青们纷纷“戏精附体”换上汉服,伴着粉墙、黛瓦、朱檐等魏晋时期特色建筑元素,在三国文化的源头上演了一出“穿越剧”。
“我们打算用‘穿越剧’的形式,活泼、趣味地记录和展现三国文化的风采,从而传播给更多的人。”台青、自媒体人韦廷表示,希望有更多台湾朋友能够透过我们的视频,认识、了解到一个更为鲜活的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