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圳,不只是一座“从0到1”的城市(开放谈)

张燕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20日   第 06 版)

  ●深圳的新定位,不是享受新的“政策礼包”,而是承担新的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在研发创新上使劲、在“知识型开放”上发力,着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全面地回顾了特区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更对深圳今后的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从过去40年的历史进程来看,深圳的发展见证并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中国经济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二是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转变;三是从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结构转变。可以说,深圳一步步地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中国到世界大舞台的勇敢探索,既推动了自身发展,又带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刻变化,搭建了“引进来”、“本地化”和“走出去”之间有形与无形的互联桥梁。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巨大变化,让深圳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发展的窗口、桥梁和教室。

  新征程催人奋进。深圳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座城市本身。面向未来,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营造国际一流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是深圳肩负的新使命。

  深圳要进一步打造科技创新的全球标杆。过去40年,深圳在商品要素开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知识、创新、数据、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重要。这些要素对境内、跨境、境外流动型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聚好、利用好这些优质要素,对深圳创新潜力的释放意义非凡。

  深圳要进一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现代化。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已经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环境,未来,深圳还需要在产权制度、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民生服务供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等更多维度不断探索更高标准的制度、法治和治理模式,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在自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便利化水平转变,从而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和制度环境。

  深圳要进一步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及创新链上迈向高端并与全球体系对接。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的新定位,不是享受新的“政策礼包”,而是承担新的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因此,在研发创新上使劲、在“知识型开放”上发力,着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无论是对于深圳自身发展还是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形势下,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支持深圳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名不见经传的南海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再到为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深圳的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