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健康生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拔罐知多少(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王红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16日   第 09 版)

  拔罐法又叫“吸简疗法”,古代称为“角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造成皮肤充血、瘀血,产生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直到唐代的《外台秘要方》才正式把拔罐当作一种疗法来记述。

  现在不少人会选择找中医拔罐以调养自己的身体,认为拔罐可以去体内的湿气和寒气。那么,拔罐到底有什么作用?

  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此外,还有铜罐、铁罐。家庭常见是抽气罐,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中医操作火罐法目前最为常用,是利用燃烧时消耗罐中部分氧气,并借火焰的热力使罐内的气体膨胀而排除罐内部分空气,使罐内气压低于外面大气压造成局部负压,借以将罐吸着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

  火罐的吸拔力和我们操作的方法密切相关。如罐具深且大,在火力旺时扣罐,罐内热度高、扣罐动作快,下扣时空气进入罐内较少,则罐的吸拔力大,反之则小。操作时用钳子夹住酒精棉球或用纸卷成桶条状,点燃后在火罐内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方位上,即可吸住。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较常用的拔罐疗法。须注意操作时不要烧罐口,以免灼伤皮肤。

  火罐的操作方法还有闪罐法:适应于肌肉比较松弛、吸拔不繁或留罐有困难处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患者。其操作方法是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度,所用的罐不宜过大。

  还有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一定时间,一般留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起疱灼痛。

  还有走罐法,又名推罐法、飞罐法:一般用于面积较大的背部、大腿等处。

  还有药罐法:将配制好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放入药液内煮15分钟。使用时吸拔在治疗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症。常用药物为麻黄、艾叶、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陀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等。

  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仅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拔罐虽好,但拔火罐之后,腠理疏松,在短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若不注意反倒容易诱发疾病。拔罐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皮肤会起水泡。

  (作者系北京朝阳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