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高粱田里的仰望

杨桂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10日   第 07 版)

  白露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我的家乡河套地区佘太川上红高粱成熟的季节。这些天一场又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丝,不经意地勾勒出漫川遍洼湿漉漉的红高粱。据说这里种植红高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为这里处于黄河故道微生物密集丰富的神秘地带,水质甘甜,土壤结构疏松,是酿造清香型高粱酒的核心区域之一。所以,这里有十里高粱红、十里酒飘香的古老传说。这些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绕不开的乡愁!

  这个美丽的传说是我童年时,听村里一个老酒匠爷爷说的。老酒匠爷爷祖辈都是开缸房的。他那间土屋里堆满坛坛罐罐,冒出缕缕酒香,老瓷碗里盛满红红的高粱面条、面鱼、面卷、大煎饼,这些把我幼小的心灵占据了。老爷爷在大山深处一个叫野马沟的山坳里,曾种过一片高粱。在他精心呵护下,惊蛰过后又几经春雨滋润,在这块处女地上长出油绿绿的高粱苗。又过了一些日子这些细细的高粱苗在拔节声中一夜间竟然蹿得老高。高粱穗子垂下如礼花绽放,这时花粉也开始飘飘洒洒。即将成熟的穗上缀满了剔透晶莹浅绿珍珠,并开始由淡粉变浅红。过些日子在金风的轻抚下一夜间腾起灿烂的醉红。后来老酒匠爷爷去世了,家乡的红高粱也远去了。

  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在自家的承包田里也种了十几亩红高粱。从旗里赶回家乡正赶上红高粱成熟的季节。在秋阳下高粱叶子变得瘦而干瘪,在萧瑟清冽的秋风中脆脆地如歌如泣地鸣叫着;耳边仿佛又听到老酒匠爷爷讲不完的红高粱故事。我躺在高粱地里,仰望着秋高气爽的天空。天空蓝得如大海般深邃辽远。一群叫不上名儿的鸟雀,哗啦啦地落在高粱穗头。它们颤巍巍地在穗头上跃动着,啁啾着,张望着。偶尔有几只鸟雀儿似乎嗅到了高粱米的清香,试图低头用小嘴叼啄深红色的米粒。它们有时候聚在一起,有时追逐戏弄,闪亮着如豆的小眼不停地叽叽喳喳地交流着。过了一会儿它们也许玩够了,哗啦啦地飞向蓝色的秋空。接着将目光投向一行行壮壮的黄中泛绿的高粱秆,它们鹰爪似的根须深扎在黄土地上,它们的颈部卓然高耸,支撑着圆鼓鼓透红的高粱穗摇曳出耀烨的美丽。高粱虽然无语,但从父亲灿灿的笑容中,让我看到了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激活了农民种田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让家乡更加丰满起来、立体起来、壮实起来。

  2020年的初秋,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并没有被前所未有的疫情压倒,在当地一家酒厂与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种植红高粱的面积一下扩大到1万亩。红高粱成熟的季节,我如同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走进高粱地,一阵秋风拂来,万亩红高粱瞬间动荡起来,将我淹没在一片红色的大海之中。在高粱叶子相互沙沙地撞击声中,仰望着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逐浪滚滚的红色波涛;大口呼吸着红高粱粒的清冽纯香与泥土的味道。我知道,土地的味道由它鹰爪似的根系与细长叶输送到高粱颈部的垂穗中。土地与农民的汗水、梦想予以高粱养分,让它焕发出勃勃生机。

  佘太人对红高粱有情,红高粱予以佘太人回报:年初酒厂就与种植高粱户签订了高于市场价的收购合同,安排100多农民到酒厂打工,也开辟了农家乐红高粱旅游项目。同时,用家乡的红高粱酿成的纯酒,滴滴清香珍贵。漫川遍野的红高粱让家乡的人们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