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9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海外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9月28日   第 10 版)

  麋鹿是中国特有物种、世界珍稀动物。经过30多年科学研究和有效保护,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让麋鹿在原生地安全地走过了引种扩群、半散放养、回归自然三大阶段,成功地恢复了野生种群,繁殖率、存活率、年递增率均居世界之首,占世界麋鹿总数60%以上。保护区创下五项“世界之最”,即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多的麋鹿种群数量、世界上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库、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驯养麋鹿种群。图为麋鹿在美丽晨光中栖息觅食。
  许丛军摄(人民视觉)

  世界可汲取中国生态保护经验 

  联合国最近确认全球再次未能实现保护自然的目标。严峻结论已被写入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该报告来自《生物多样性公约》,评估了参与国在实现10年前制定的20个生物多样性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没有一个目标将在今年底的最后期限前实现。现在没时间后悔或道歉,所有国家须开展更多紧急行动。一些最重大责任已落在中国肩头——明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昆明举行,为下个十年制定目标。

  中国拥有数十年研究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控制物种及生态损失的经验。世界需要聆听这些故事,全面了解其中的复杂性。其迅猛经济增长使一代人脱贫,但也催生一系列环保问题,尤其加剧了空气和土地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为回应民意,中国有关部门已与来自国内和全球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绘制出一条更绿色的前行之路。例如,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但制定环保目标并展开试验,还创造出监督及汇报有关进展的机制,并取得一定成功。中国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还包括在全国范围画“红线”。

  最重要的是,中国拥有一个庞大的研究人员群体,供职于科学院、大学、环境规划学术机构和中国及国际非政府机构。他们一直从经济角度努力量化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为民)服务的价值,从而使民众和决策机构能更清晰地理解大自然。

  中国科学家对国家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发挥着核心作用。对于寻求答案的世界各国来说,什么有效、什么无效的集体经验将提供至关重要的学习机会。中国的宝贵经验能够为全世界上课。

  ——英国《自然》杂志9月23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