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无痕” 让山林更美

鞠立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9月15日   第 08 版)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罗溪瑶族乡铁山村,成群的鹭鸟在飞舞欢歌。
  滕治中摄(人民视觉)

  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
  资料图片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自行车运动协会组织环保志愿者来到舞阳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内捡拾垃圾。
  胡攀学摄(人民图片)

  志愿者在鲁朗出发准备捡垃圾。
  宋卫华摄

  鸟瞰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朱溪镇杨丰山金色梯田美景。
  王华斌摄(人民图片)

  你是一个爱山爱树爱动物的游客吗?你曾因为看见野外的垃圾污染而痛心吗?你曾默默地把见到的垃圾背下山吗?你希望出现更多的绿色驴友,让山川水流远离污染和破坏吗?如果你的答案为“是”,你就可以成为“无痕山林”行动中的一员!近日,北京率先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试点“无痕山林”行动,并将在全市31家森林公园逐步推广。这项活动旨在倡导人们在山林旅游和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时,不留垃圾,不破坏自然环境,提醒人们离开旅游地后,就像没来过一样的“无痕”。

  

  我的垃圾我带走

  近年来,旅游、登山、野营等户外活动日益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事情也屡屡发生。据报道,三年前,河北邯郸市的两名“驴友”吴某、温某为寻求刺激,非法进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区域,在徒步旅行的2天中,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恶劣,被依法处罚;两年前,在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的乌兰哈达火山群,一些游客随意驾车攀爬火山、碾压草原、丢弃垃圾等,对火山地质遗迹和周边的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当地政府不得不将公园暂时关闭。

  针对户外运动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破坏的情况,多地管理部门开始与专业人士、民间团体合作,将国际上 “无痕山林”理念引入中国。

  “‘无痕山林’是从国外引入的概念,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动时,应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与维护生态环境,适当处理垃圾并保持环境原有风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处处长曾小莉介绍说。

  “呼吁游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无痕山林”行动,今年8月开始在北京市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试点。

  近日,笔者走进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只见每位进园区的游客都会收到工作人员发放的塑料袋。一位参加“无痕山林”活动的游客很高兴地说,在游园过程中,将自身产生的垃圾装入可降解塑料袋内,游览结束后,将垃圾送至指定地点称重,重量达到500克,可免费获赠一张公园门票。

  据了解,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准备了近万个可降解垃圾袋,免费发放给进园游客。试点第一天,共有850余人次参与活动,累计收回垃圾约38公斤。

  “我的垃圾我带走,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次开展的无痕游园活动,是本市山地型森林公园开展垃圾分类的一次有益尝试。”曾小莉介绍,目前全市有31家森林公园,除了共青滨河森林公园和大兴古桑园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平原地区,其他29处都在山区,如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这类公园普遍存在山场面积大、游览线路长、管护人员少的问题,及时清理垃圾和开展垃圾分类有一定难度。曾小莉说:“我们希望通过宣传推广,让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接受并践行‘无痕山林’理念。今后,即便工作人员不在门区发放垃圾袋,游客也能有主动携带垃圾袋的意识,随身收集垃圾,把垃圾带到山下并分类投放。”

  无痕是最美的痕迹

  不止捡拾垃圾,“无痕山林”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七大基本准则:事前充分的计划与准备、在承受力范围内的地点行走宿营、适当处理垃圾、保持环境原有的风貌、减少用火对环境的冲击、尊重野生动植物、考虑其他使用者。除此之外,“无痕山林”还有两个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对环境的“尊重”和“最小冲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无痕山林”概念进入国内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除北京外,“无痕山林”行动已在多地开花。在山东,志愿者们经常定期深入山涧陡坡,捡拾烟头、烟盒、矿泉水瓶等垃圾;在兰州,兰州大学绿队徒步营的大学生们曾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城出发,到达绵阳市梓潼县,穿越金牛古道,普及“无痕山林”,宣扬绿色环保。团队所及之处不带走一片树叶,原地休息不留下一丝垃圾。

  最近,广东肇庆市生态环境局、肇庆市生态环境局高要分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主题“只带走照片,只留下脚印”的志愿活动,邀请自然之友讲师和资深户外达人现场讲解“无痕山林”理念,倡议到场的家庭从自己做起,践行低碳环保生活。

  虽然目前“无痕山林”影响力在全国还不是很大,但已有很多人在生活中落实“无痕山林”准则。从一位驴友的山野之旅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呵护自然的良苦用心。

  “北京,平谷,黄松峪水库上游,梨树沟村一块带有废弃旧屋的自然山野。我们两天一夜的户外活动,将从村口开始,溯流而上,在一块四面环山的平缓高地露营、开展培训活动。

  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举行了简单的敬山仪式,在短时间内让大家与自然产生了联结。之后,大家选择了在可承受地表行走和露营。‘可承受’地表是指地表生长有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且已枯萎,不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威胁。”

  野外用火是他们特别关注的事情。“考虑到营地的干枯植被过多,容易引发山火,我们决定去到村口的开阔地使用气罐开火。所有开火都在无机质地面上进行,每个小组安排专人严格管理火星。

  在野外用火需要事前做好充分思考与准备,以实现影响最小化为目标,具体来说:升起篝火之前,考虑是否可以用酒精灯、蜡烛、便携式炉灶等对地表伤害较小的方式进行取代。如果非要生火,采用最低影响行为,例如先在地表上用石块铺一层底座,用来垫高起火点,保护地表。”

  活动进入尾声时,让山林“无痕”的清理工作开始了。“我们将捡到的垃圾带回城市集中处理,厨余垃圾的妥善处理方式之一是就地掩埋,掩埋的过程:远离水源地,选择有机物较少的地表,地洞要够深、够宽,避免损坏植物根系,生厨余可直接填埋,熟厨余最好冲洗油渍后填埋,将枯枝落叶混入厨余,用木棍搅碎,以加速分解,封土后用枯枝覆盖,恢复原貌。”

  “越靠近自然,越心生敬畏”,离开梨树沟之前,这位驴友和伙伴们感触万千,有的人说:“我是自然的受益者,我也愿成为自然的守护者。”还有一位驴友总结说:“给自然无痕,是人类留下的最美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