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汉字里的生命(汉字里的故事(一))

孟德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8月28日   第 11 版)

  汉字记录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民俗等,是记录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同时,汉字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认知和价值取向,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

  从今日起,本版推出《汉字里的故事》系列,对汉字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信息进行解码。

  

  中国人用虚岁来纪年。孩子刚生下来就是1岁。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认为没有周岁纪年科学。周岁和虚岁是两种不同的纪年方式:周岁纪年逢生日长1岁,虚岁纪年逢新年长1岁。事实上,虚岁纪年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尊重,即从受精卵成型开始算起。所以,孩子一出生,就记为1岁。对此,汉字的记录非常清楚。

  汉字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声符“台”,从“台”的一个重要的字就是“始”。“始”字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女之初也”。所谓的“女之初”,其实就是“女人成为了女人”的意思,指的是女子受孕成功,这才是作为一个生命意义上的“女”人真正的“初”。

  受孕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生命一定会顺利生成,因为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孕育历程。在该过程中,受精卵需经受考验——是否合格,是否值得被孕育,至少要经过12周的时间。所以中国人在受孕成功的前3个月都非常谨慎。

  如果受精卵能够经历前3个月的考验,那就会成“胎”。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胎”字为“妇孕三月也”。传统中国医学认为,母亲怀孕1个月为“胚”,怀孕3个月为“胎”,二者合称为“胚胎”。

  如果受精卵比较柔弱,不能顺利通过前3个月的考验而流产,那就是“胎败”,也就是“殆”。“殆”是生命孕育孵化过程中的失败。“殆”在古代典籍中是个常见字,如果我们了解到“殆”的本义,对一些文献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比如《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指的是作战双方都有自己的策略和计谋,只有知彼知己,才能让自己的策略和计谋不会中途被破坏而顺利实施。

  在经过艰苦抗争之后,受精卵开始成“胎”,从胎儿的角度来说,便是具备了人形。因此,“孕”就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成“子”。“Yùn”这个发音在汉语体系中含有“藏于内”的意思,比如“蕴含”的“蕴”就是藏于内的。从母亲的角度来说,也开始“显怀”,这就是“身”。甲骨文的“身”字,就是一个人肚子变大的样子。今天我们还能在方言中听到把怀孕称为“有身子”或者“有身孕”,“身”用的便是这个意思。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