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7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这样抓“六保”(52)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28日   第 01 版)

  养好黑土地

  本报记者 方 圆

  杨晓萍,人送外号“大米姐”。只要听她的,种出的大米准能卖上好价钱。

  “‘大米姐’,种稻有啥诀窍?”前几天去黑龙江省庆安县采访,和“大米姐”拉呱起来。

  “养护好黑土地,这可是‘耕地中的大熊猫’。”

  “咋才能养护好?”

  “就是保留黑土地的原滋原味。你瞧,这10万亩有机土地,用的都是生物菌肥。‘黑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大米姐”来了几句顺口溜。

  “现在都是各种各的地,咋才能保证耕地品质一样?”

  “推动集约化经营。我们叫合作联社,管理着26家合作社。”对了,杨晓萍现在的身份是庆安县东禾水稻种植合作联社的理事长。

  自2015年以来,黑龙江开展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行动,亩均化肥施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杀虫杀菌剂为1/7,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过8000万亩。曾经肥沃的黑土地又回来了。

      

  复耕撂荒地

  庞革平 张 思

  7月27日,广西平南县上渡街道上渡村水稻田一片金黄,一辆联合收割机“突突”开过。一旁装车的杨海祥笑眯眯说:“这20万斤粮食,白捡的。”

  这位聚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讲起了“白捡”粮食的故事:今年3月,平南印发公告,禁止闲置、抛荒耕地。不但如此,对抛荒地上种水稻的,免费提供秧苗,进行补贴。

  种植水稻10亩以上,每亩补贴80元;连茬种植“早稻+晚稻+马铃薯”10亩以上的,在自治区补贴基础上,每亩马铃薯另补300元。

  “公告”一出,杨海祥坐不住了,马上跟撂荒地主人商谈租地。他把周围250多亩撂荒地全部种上水稻,“尽管是撂荒地,亩产还是达到了400公斤。”

  平南夏粮喜获丰收。截至27日,县里完成夏收水稻37.6万亩,同比增1.72万亩;总产量16.168万吨,同比增2.17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