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奥运前夕的北京,各项筹备活动正如火如荼。王柏荣作为香港优秀高中生代表,第一次来到北京交流。爬长城、游故宫、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与八一中学的同学畅谈……北京之旅在他心中种下一粒向往的种子。
几年后,这个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从香港大学通识教育专业毕业。和许多同学留在香港的学校任教不同,他选择到北京闯一闯,“内地发展如此迅速,有那么多机遇和挑战,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干一番事业?”
这一闯,至今已是6年。“我体验了与众不同的人生,收获了宝贵的经历。”王柏荣说。
刚来北京,他曾服务于民间商会,进过科技公司,后来读研继续深造,其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在广西挂职的经历。
2018年,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到广西防城港市挂职锻炼。去挂职需要延期一年毕业,周围一些朋友很不理解:不光“不赚钱”,还要“白白浪费”这么重要的一年时间。王柏荣却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在这里,我能真正了解内地的基层治理,了解基层的思维方式,这种接地气的经历对我这样一个香港青年而言,是十分难得的。”
他主动请缨到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参加扶贫工作,其间走访了很多贫困家庭,接触了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事。在了解到村小学教育设施缺口较大的情况后,王柏荣积极联络在京香港青年捐赠计算机、学习用品等。“我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王柏荣说,“反而是我看到许多高校毕业生选择放弃大城市的优厚待遇,扎根偏远山村,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基层,实实在在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在他们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家国情怀’。他们闷头干事业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让王柏荣最有成就感的还有另一件事,也是他始终坚持做的一件事:推动香港和内地青年交流。
“认同源于了解。不了解,认同就无从谈起。我们推动京港两地交流,为的就是促进两地青年相互了解,增加认同。”从无到有,王柏荣推动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成立了青年事务委员会。近年来,港生来京实习、参访企业、就业经验分享等活动,他策划筹办超过50次,为近万人次的京港青年交流搭建桥梁,“我自己就是两地交流的受益者,因此也想把这份珍贵的礼物传递给更年轻的一代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王柏荣与协会成员积极联系厂商、克服困难采购了数万个口罩等防疫物资支援抗疫一线。“我们也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王柏荣说,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不要把自己当过客,要主动融入,积极作为,才能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
前不久,第三十四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王柏荣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香港青年。“这不只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对许多有志香港青年的认同,对港人所作贡献的肯定。”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青年大有可为”。王柏荣说,“香港青年有的是朝气,也有的是实力,在这样的大舞台上,只要不懈奋斗,我们有的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