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是一周当中难得的休闲时光,逛逛商场,遛公园或与好友打球、喝茶……中国人的休闲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
还有许多中国人以书为友,伴书休闲。每个周末是这些书友一周期盼的读书休闲的好时光,在他们看来,去图书馆、逛书店是一种能够让身心受益的快乐生活方式。
图书馆一座难求
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图书馆相继开放,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图书馆采取了预约限流的措施,想到图书馆阅读或者借书,需要实名预约才能进入。
国家图书馆疫情期间开馆后便实行了预约入馆制度,每日限额1200人,上午和下午各600人。读者到馆前需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拨打电话,按服务点分时段、实名预约未来3天的到馆名额。虽然每天有1000多个入馆名额,往往还是一座难求。
夏初的周末,记者一早赶到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小庄馆,与国家图书馆一样,这里同样需要预约才可以入馆,通过微信小程序,能预约3天内的时段。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当天的预约情况,她说,最近图书馆上下午各允许60人进馆,座位紧俏,所以每天都是预约全满的状态。记者打开手机发现,正如这名工作人员所说,3天内的预约情况显示已经全满。
“每天晚上8时会放出新的预约机会,如果想来的话建议提早定个闹钟,时间一到便可以预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为了给读者提供健康、温馨的读书环境,图书馆每天中午12时到下午1时进行闭馆消毒杀菌。如果只是单纯借书,读者可将要借的书号提前查好,交给工作人员,由他们进馆帮忙借出;如果只是单纯还书,则可以在入口处的自助还书机器上操作即可,无须进入馆内。
一起相约去书店
如今,不仅是图书馆一座难求,逛书店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眼下正值夏季,走进书店里挑几本心爱的书,择一个角落手捧书卷,闻着书香,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炎热的空气也变得清凉了许多。
如今,中国的书店各具特色,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新华书店是陪伴许多人长大的老字号书店,记者随机走进了一家门店发现,有几名家长正带着小朋友在挑选教辅材料。
西西弗书店将门店开进了商场的“闹市”之中,前一秒还在商场中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下一秒步入书店,那份安宁与祥和真是恰到好处。在店里选一本书,点一杯咖啡,不知不觉间,一段美好的时光悄然而至。
钟书阁则凭借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许多人心里的文化地标。大家秩序井然地在书店里拍照,经常能听到小声的相互提醒,不要影响正在看书的读者。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钟书阁门店,这里蕴含着浓浓的“京味”,有着独具特色的朱漆大门、脸谱等北京元素。还有一个由楼梯和满墙的书构成的独特风景,让许多读者流连忘返。
酷爱摄影的李颖和好朋友拿着相机来到这里拍照:“我们在网上看到过这个场景的图,太美了,今天特地来这里参观。”虽然是冲着拍照来的,但走的时候他们还买走了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李颖笑着说:“这样的环境让本来缺乏阅读动力的我产生了兴趣,所以我拍完照也逛了很久,挑选了这一本心爱的书。”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张淼,趁着周末的闲暇时间,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好友一起来到了书店。记者与其攀谈得知,张淼正在学校上暑期课程,而她的好友则趁着暑假开始了实习,两个人在书店里一呆就是一下午。“跟好朋友相约一起读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我们特别喜欢这种放松的感觉。”
线上线下都可读
在报社工作的亓文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迷”,酷爱收藏旧书的他没事就去中国书店转一转,在他心中,好书是用腿跑出来的。“当你翻开一本旧书,里面有老先生标注的俊秀字体,那一刻,你读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读这样一本书,更像是在触摸历史的沧桑。”
“疫情期间,出门的时间比以前少了许多,我在家里把以前收藏的书又翻了一遍。与新书相比,旧书上是带有之前读者的历史和故事的。阅读旧书,就像是与许多人进行了一场对话,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旅行。”亓文宇告诉记者,他把收藏的书重新整理了一下,把自己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拿到书市去,换回自己更想读的旧书。
事实上,除了亓文宇所说的线下书籍交换的渠道,现在也有一些线上的旧书回收和出售的平台,线上和线下,都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除了纸质书,也有许多人在手机里下载了诸如微信读书等阅读软件,打开软件,便能看到内容丰富的电子书。
李轩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刚两年,经常在业余的碎片时间在手机上读书。“微信读书方便了我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阅读,而且,现在也有组队读书等功能,我们5个人在线组成了一个小队,既可以互相监督,又能够互相激励。这样一来,读书也就变得更加有趣了。”
本文图片由伊 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