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精神的还乡 文化的寻根(影视热点)

尹 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17日   第 07 版)

  蜀绣大师孟德芝在《蜀道风流》中

  提起蜀道,人们首先会想起李白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这条长达数千公里的古道,历经岁月沧桑,见证历史变迁。蜀道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的一道文化风景。蜀道上的客栈、酒馆,孕育了中国豪放的诗词,“四川的脑子里,似乎装有中国前世今生的完整档案”。因此,蜀道是今人回望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窗口。由四川卫视和凤凰卫视联合出品的大型人文纪录片《蜀道风流》,用10集篇幅为我们打开了这扇窗。

  纪录片围绕“有形”蜀道和“无形”蜀道两条脉络展开。“有形”蜀道立体串联起四川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景观,“无形”蜀道则通过对蜀锦、蜀绣、三星堆、安岳石刻等文化遗产的呈现,折射出川人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精神特质。虽然作品描写的是一条路,但内容超出了游记写实的局限和单一线路的局部,把大文化层面上的蜀道全景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片中有一段对四川火锅的描述:什么菜都可以下进火锅,既保留菜的滋味,又有着麻辣的香气。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来到四川,从最初互相对立、碰撞,到最后彼此接纳、融合,也像极了火锅。中华文化不也如此吗?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存共荣,一起在中华民族这口“大火锅”里“共食”,每个人都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主料烫而食之,进而形成了“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国家。

  《蜀道风流》不仅聚焦于前世,也观照了今生。通过纪录片的镜头,我们看到,勤劳勇敢的四川人,用包容、和谐、共生的理念,将天险之地打造成天府之国,大渡河智慧工程、赤水河大桥、天府绿道等现代蜀道已经取代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的古蜀道。不变的是,四面八方的来客正通过条条现代蜀道演绎着21世纪的蜀地风流。《蜀道风流》让观众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姿态和美感,我们在这里读懂了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是一次精神的还乡,文化的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