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简简单单却令人动容,因为它内含不同凡俗的特质。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湖北农民工
2020.6.24”
留言者吴桂春,54岁,在东莞已打工17年。今年6月,吴桂春回到东莞,但去年工作的小工厂受疫情影响没有开工,他打算过几天返回家乡。
临回湖北之前,吴桂春来到图书馆。退读者卡时心里特别难受,把卡拿在手里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他不想销掉这张陪伴自己十几年的读者卡,又想着万一不回东莞,卡拿在手里也没用。
图书馆管理员好奇地问:“你这么喜欢看书,怎么退卡?”听了他的故事,管理员说,“你对我们图书馆的印象好,就留个言吧”!于是,吴桂春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对东莞图书馆的眷恋与不舍。
6月25日,东莞图书馆官方微博也转发了这张留言的照片,并留言:“感谢
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
这个故事在全网传播,引发诸多网友的共鸣与感慨。
6月26日,在东莞市人社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吴桂春找到了新的工作:在市区一小区物业从事绿化养护工作,包食宿,五险一金。新工作基本确定之后,吴桂春来到东莞图书馆,重新办了读者证。拿到读者证的那一刻,他说,“又可以看书了!很高兴”!
2003年,吴桂春来到东莞,在工厂打杂,工作之余去地摊上买书看。“你这么喜欢看书,为啥不去图书馆,那儿看书不花钱,书也多。”同事对吴桂春说。
2008年的一天,吴桂春第一次到图书馆,发现空调很凉快,书真的很多,“这是我应该来的地方”。从此每逢节假日或者工厂轮休日,吴桂春大多在图书馆度过,“如果今天要去图书馆,我早上就会多吃点,这样中午不会饿,可以一直待到晚上闭馆”。
从2008年至今,连续在图书馆读了12年书的吴桂春已经不记得自己读了多少本书,但是那些书对他的影响日渐增多。“做人要有正气,要知道是非,通过读书知道怎么样做事,怎么样做人。”吴桂春说,读书让他增长知识,让他性格变得平稳,让他看待事物的眼光更长远,“我的第一职业是打工,第二职业就是看书”。
这个故事里,有图书的魅力,有普通人对文化的依恋,还有一座城市的温暖,淳朴而自然。
让我们记住这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