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乎天门,汤汤乎横江。
春花才谢,夏日起头的荼蘼花半开,行走在安徽和县县城之南的西梁山的山路上,松柏苍松、槐楝乌桕,望之蔚然深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写的哪是秦岭山中景致,分明就是西梁山。
西梁山石壁上的摩崖石刻,“振衣濯足”四个大字苍浑古朴,经岁月风雨,字迹漫漶剥离,已然难见东晋书圣之风采。“振衣濯足”为西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集句,细思王羲之有归隐林泉、挂冠天门之意。
石壁下另刻有“天门”二字,《直隶和州志》记载,善于摩崖窠书的明代和州州守池显京曾在此留下题额。池显京字规矩如其人,他执政和州时免征牛税,为官清廉,风清气正,自不待言。
沿石级东下,一径芬芳沾衣落身。横江的浪花四季常开不败。外滩上,浸水沙潮暗,干燥沙细白,同行的云常带着学生来这踏青,孩子们在白沙上用手写字画画。手抓一把白沙,光滑细细有暖意,细沙不经意从指缝中滑落,这就叫沙漏吗,这就是时间吗?不觉间,日近正午,阳光有点辣,沙白渚清,江水闪亮。
放眼望去,一向桀骜不驯的长江却在和州天门处,如谦谦君子垂直弓行北去。唐代诗人李白欣然吟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玉带横陈,横江,一练江水丝绸般柔滑,一路向北。天门山就此被长江生生地一分为二,一为西梁,一为东梁。两山相对,咫尺天涯,不能相守相拥。如此想来,两者更像是牛郎和织女,被天宫王母发落人间,一条天河横在中间,只能日日相望,夜夜相思。江水是他俩思念之泪,思之而泣,泣血成河,如霞光染红了西梁山峰,也染红了这条江水。
地处吴头楚尾的天门,春秋时期曾上演长岸之战,《左传·昭公》中记载:楚吴两国水军在此激战,吴王阖闾率军杀伤楚军无数,江河一片鲜红。
西梁山曾打响了渡江战役第一枪,方圆不大地势也不高的山峰上,长眠着4000多名革命烈士。
横江浦,春秋无渡。大江横前,浪高风急,李白长叹长吟《横江词》六首,却不得过江。千年后,若李白看到今日马鞍山长江大桥飞架东西的模样,他该有怎样的慨叹。
在江东天门公园,李白的传说如影随形,一尊铜铸诗仙塑像,他举目西望,青衫飘飘,腰上系着的酒葫芦如鸣佩环。
近前,似闻见一缕酒香,金陵酒、新丰酒……想来全不是,应是太白酒。我曳着他衣之角,喃喃低语:不急,诗仙,顷刻过江,一览西梁。
天门圣境、天门酒楼,以李白《望天门山》诗意取名建造的楼宇酒肆,白墙黛瓦,徽派建筑,古色古香,让人恍若隔世。繁树花放,行走其间,脚踩松软的草甸,满目翠绿,一条江中支流清澈明亮,岸湄芦荻青黄,见之,在水一方的诗境怀想无限。
石中清流急湍,篱落飘香。河之湄,桂荫下,系好浮槎。江风习习,几人相忆在江楼,冰轮下,月迷津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是大唐气象?
回望来时路,横江一练,很想在此留一宿,听涛,千帆过尽,舳舻相连,听浪花拍岸,巨浪滚滚。西楼、红瓦、江浪、白沙、月光,树影,一连串意象,东梁西梁可曾见过,哦,不,牛郎、织女应见过?
满眼飞絮,念起“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梅子,这位曾担任和州管界巡检的贺铸,来天门游览,写下诗篇:“天门束箭流,北注据牛弩”。站在西梁之巅,峨眉依旧,碧水北去,陈桥唤渡不再,沧海桑田,沃野葱茏,麦浪滚滚,房舍俨然,道边油菜秸秆香时断复续。
天门山,横江水,曾让李白魂牵梦绕,这里有太多的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