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6月30日 星期二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记者手记)

姜 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6月30日   第 04 版)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门’在哪里?”犹记得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做现场直播时,有后台网友这样问。

  这个问题,让人哭笑不得——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比浙江省面积都大,又哪里有个具体的“门”呢?

  这不能全怪网友。青海高原广大、三江源远流长,这一切都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体验,也超出了“公园总有个门”的惯常印象。

  偌大的三江源,就连接近它、认知它都存在不少障碍,想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生态保护模式,难度可想而知。

  从中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到正式设园进入最后冲刺阶段,5年来,先行先试的青海在保护与发展之间,精心调试着两者的精细平衡关系,可谓是在万里高原上“绣花”织锦。你瞧,机制改革,理顺了自然资源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者的关系,破解了“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体制弊端;生态管护员制度,回应了封牧后牧民靠啥吃饭的现实难题,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的中国特色生态保护新格局。

  “锦绣图”上,最妙处还在于“留白”。可可西里禁止非法穿越,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对外限制开放,年保玉则景区永久关闭,等等。最美景色藏之深山,看似“锦衣夜行”之举,实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动摇的生态留白。有取有舍,有收获有回馈,保护和利用好大自然的每一份资源和馈赠,必将为未来增色万千。

  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青海,经常扮演着向兄弟省份“取经看齐”的角色,如今在国家公园建设上当仁不让地贡献出“青海方案”,个中经验凝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巨变在改革,动力在创新。

江源放歌有远声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记者手记)
本版责任编辑:潘旭涛 彭训文 姜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