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6月26日 星期五

既要语言教学 也要文化教学

孟德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6月26日   第 11 版)

  作为母语的中文教学,承载着品德塑造、文明传承等诸多目标,作为二语的中文教学,是否也承载这些目标呢?以低龄学习者为教学对象的国际中文教学,该如何定位呢?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文化信息的传递是相随而来的。举例来说,中文里的“枕”和“碗”,是跟中国人曾经用“木”做“枕”、用石头做“碗”的生活经历有关,即使今天这些东西的形制已经发生了改变;再比如,中国人常说“花好月圆”。月圆之夜往往被寄予了美好的含义。这些都是中文语言社团特有的文化现象。海外的中文教学,类似的文化性解释不但必要,而且必须。

  对低龄中文学习者来说,正是通过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所以,面向低龄学习者的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本身所传递出来的文化性内容,应该是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语言的背后是思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

  对于海外的中文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对于有华裔背景的中文学习者来说,对中文的学习过程,是寻找并重新构建自己心灵家园的过程。对于低龄华裔中文学习者来说,社团认同、身份认同等,都是伴随着中文学习的过程展开的。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为孩子们提供中文社团的思维方式,就是帮助他们建立起语言的心灵家园。

  对于低龄中文学习者来说,中文学习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中文社团特有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少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母语的对世界以及对人生的观察视角。

  我们都知道,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低龄中文学习者的中文学习中,就可以感知得到。所以,低龄学习者的中文学习,对于了解和把握思维差异,非常有帮助。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想获得真正的理解,都需要从了解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低龄学习者的中文教学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语言的背后是交际。语言的交际属性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角度讲,针对低龄学习者的国际中文教学同所有的第二语言教学一样,都是为了让人类能够实现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为了构建出更加和谐美好的人类未来。

  未来的世界,满载着所有人的憧憬和期待,这些憧憬和期待一定是多元的。在这些多元的设计和构想中,理所应当也包括带有中文语言社团的视角和内容。所以,低龄学习者的国际中文教学,不但需要中文教学业界重视,更要吸纳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孩子是人类的未来,也是人类的希望。人类未来的这些期待,在他们身上是最可能实现的。所以,针对低龄学习者的国际中文教学,在价值实现上,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值得实践、值得期待的。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 

如何跟上学习者的脚步(下)
既要语言教学 也要文化教学
记忆中的端午节
“春姑娘”送福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