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江苏常熟的人,都无法抵御它的魅力,包括它的山,它的水,它的婉约,它的文化和百姓的生活方式。当地人说闲情雅致的休闲已流传在他们的血脉和生活中。虞山边、尚湖畔、书房里、田园中……常熟散发着五种味道,吸引着人们前来寻找心灵休憩的归宿。
山水气
在江南一望无际的水乡泽国中,虞山就像一座地标,让常熟处于唯美的山水格调之中。常熟的山水气源自山水相依,俯瞰虞山、尚湖,呈阴阳八卦型,是湖、山、城、人和谐共生的典范。
商周之际的江南先祖仲雍、春秋时期的“南方夫子”言偃,先后葬于虞山,让这座小山在历史的早期率先成为江南区域不容忽视的“文化高地”。明朝,常熟就开启了“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时代,一城之内,虞山宛若天然幕布,俯仰皆得,琴川河、尚湖、昆承湖等水网通江达海,整个古城就似一座巨大的山水园林。
常熟古城历史上就是旅游胜地。苏州地区有本《吴地志》,里面就曾提到姜太公曾游历到常熟,在常熟这个地方钓鱼。这让常熟古城很早就成为江南地区理想的栖居之地。
美食味
常熟是令“吃货”钟情的地方。常熟菜属于苏帮菜体系,虽然和苏州同为人文荟萃、物产丰饶之地,但常熟美食浓淡相宜,清雅适口,最出名当数常熟蒸菜。蒸菜的烹调手法讲究,保持着食物的原汁原味,不破坏营养价值,蒸菜汤料的制作也很有讲究,一道好菜,需要花大量精力。
品正宗常熟美食,首选是常熟蒸菜研发中心。这里由张建中、顾美刚、王振飞三位中国烹饪大师掌勺,他们将常熟蒸菜美食的传承和创新做到了极致。品尝接地气的常熟蒸菜要去得意楼,那里是民间食客的美食之地。
书卷气
清代学者叶德辉曾感叹常熟藏书风气之盛,称“一邑之收藏,为中原之甲秀”。明代,在常熟一地就有150多位藏书家,明清两代近300人,无论是藏书的质量,还是藏书家的数量,常熟都是独具优势,这也使之成为中国私家藏书中心地。这里有中国藏书楼的活化石——脉望馆。在红豆山庄的绛云楼曾演绎了一场东南文宗钱谦益和一代才女柳如是的传奇爱情故事。明末清初藏书家毛晋的汲古阁,至今仍被人所津津乐道。晚清最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藏书楼在古里镇,那里有一条修复好的古街区,为新古里知旅街区,街上有五家不同类型的书店。
说到藏书,自然少不了翁同龢和言偃这两位才子。翁同龢先后担任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言偃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对吴文化甚至是江南的儒家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艺味
走进常熟,浓厚的文艺味儿扑面而来。“常熟虞山赭石砚”是中国名砚之一。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用虞山赭石作画,发明了“浅绛山水”画法。如今,“赭石砚”的非遗传承人宗洪兴老先生在黄公望纪念馆,向人们展示黄公望代表作《富春山居图》的主要颜料赭石。
自古以来,古琴是常熟的象征。常熟别称“琴川”。虞山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明末以虞山命名。虞山琴派是中国第一个有代表人物、代表琴谱、理论纲领和地域特色的琴派。虞山琴派如今遍布海内外,大江南北。在故乡常熟,虞山派古琴艺术得到持续深入的继承和发展。常熟古琴艺术馆已成为游客感受古风琴韵的好去处。
生活味
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简约而精致。有人说,安逸的常熟是个适合养老的地方,一个似乎真正能让人住下来休闲度假的地方。外地游客到常熟,学着做一天常熟人,体验常熟人的生活方式。“常熟的文化、古城、茶、琴等体现出的小生活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名外地学者对常熟的最好诠释。在长三角经济比拼的洪流中,常熟人以一种从容豁达的秉性,延续着过去富足又自在的小日子。“天下常熟,世上湖山”被视为对常熟自然与文化内涵最为精到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