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6月11日 星期四

公塘村寻古

王 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6月11日   第 11 版)

  公塘村
  宋建明摄

  我所见过印象最深的明清民居,是在江西吉安横江镇。

  初夏的风不疾不徐地吹着,我们慕名走进横江公塘寻芳。沿田埂觅行,渐次转入一个幽静秀雅的绝佳之处,恍惚有了桃花源的味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棵古樟树,枝繁叶茂,撑成一把把大伞。阳光在浓密的枝叶间穿来穿去,地面上便忽闪出更多更耀眼的亮光,全是藏不住的绮梦。

  树底下是一条甬道,步行不足百步,便可看到古村落最著名的攀龙第门楼。门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高约四米,内贴一楹联:“攀桂簪花成旧事,龙蟠凤翥起人材。”蘸尽浓墨的斗大汉字,穿透纸背,充满时间的包浆,俨然是智者深邃的慧眼,传递出崇文重教的文化底蕴。

  公塘古村的旺族是萧姓。南宋时,萧氏一族躲避战乱,落户公塘。时光如水流逝,战时旧事钩沉,一代又一代的萧氏族人在此繁衍生息。村庄里除了古樟树,见到最多的就是桂树。当地人告诉我们,先人们是借“蟾宫折桂”和“大有文章”之意,寄托并祈盼家族兴旺昌盛。

  门楼的墙根被风雨剥蚀,蔓延着一片湿润的青苔。一层叠着一层,深深浅浅,泛着微光。在这片土地上,曾出过文武状元、进士多人。时至今日,萧氏族人依然沿袭攻读的习俗,每年都有应届生考入各类大学学府。

  穿过门楼,一条条鹅卵石小径仿若枝枝杈杈,纵横交错地向村庄的深处延伸。“八大家第”“相国第”“挹秀巷”相互衔接,彼此依托,却又在各自的空间里寻求布局的别致。每栋民居的四周是风火墙,扬起高高的翘檐,在满目的苍翠中吟诵起承转合的诗句。院子里绽放月季和栀子花,爬山虎铺陈在矮墙上,显得分外清远而古朴。

  公塘古村最恢宏的建筑,还属祠堂,它是安放每一个迁徙者魂灵的居所。我们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唯恐惊扰了端坐佛龛上的先人。祠堂坐北朝南,正大门的两侧立着石鼓,依偎着正大门还有两扇偏门,有疏通人流的功用,也表达了庐陵人谦和与豁达的性情。祠内青砖铺地,雕梁画栋,挂有壁画和对联,令人叹为观止。传统的工艺雕刻图案所勾勒出鲜明的乡风民俗景观,契合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天人合一的认识。

  祠堂的左右各掏一口井,四季蓄水,满而不溢,被后人誉为龙目井。井是古村的明眸,照见天上投射下的粼光,也照见了古村幸福与喜悦的表情。祠堂的右边溪水潺湲,岸上林荫扑面。老人们在剥花生、聊天,时光凝固,一种山中不知岁月的悠闲和安宁,“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我们漫步在古道上,耳畔时闻啁啾。路旁的落羽杉高大挺拔,像是列队的卫兵,守卫古村。树底下,芨芨草、莎草,抻开叶面往路面蔓延。五颜六色的各种野花,恣意开放。稠密的花朵,使得蜜蜂和蝴蝶一头栽进去,沉醉不知归路。新插进水田的稻秧,努力地向上生长。一切趋于安静,如同一卷唐代的山水古画缓缓展开。我们的身体逐渐变得轻盈起来,堕入一片澄净清明之境。

  驻足回望,公塘古村在蓊蓊郁郁的树木掩映下,显露出若隐若现的翘檐和屋顶,寂静而生动。须臾间,觉得自己与古村有了精神的互动。在光与影之间,每一栋民居都散发灵性,似乎在等待有缘人去赴约,去召唤,去赋予其形态与意义。

千年清浊说泾渭(行天下)
写好旅游直播的剧本(旅游漫笔)
绿满大田村
公塘村寻古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