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国企积极驰援海外抗疫,助力稳定全球经济——

把握机遇 化危为机

本报记者 姜忠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5月29日   第 10 版)

  中欧班列从内蒙古乌兰察布驶出。
  唐 哲摄(人民视觉)

  3月20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油港码头,黄岛边检站干警了解科威特“卡兹玛Ⅲ”号油轮原油卸载情况。
  俞方平摄(人民图片)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制造业企业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地调研。听说企业产品主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关切询问疫情对企业影响大不大。

  “疫情前,一天平均接六七百个订单,复工后每天可以接上千单,产销情况比疫情前还要好一些。”企业负责人向总书记汇报,企业产品核心技术基本上靠自主研发,国产率很高,而且主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疫情蔓延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影响不大。

  “这叫把握机遇,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欣慰。他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在防控疫情中,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生力军的作用,在推动复工复产过程中,国有企业也要发挥主力军、生力军作用。

  身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一环,面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条战线,国有企业压力大、任务重。但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国有企业越能勇挑大梁、乘风破浪,充分发挥主力军、生力军作用。

  疫情期间,国有企业一面抗疫复工、捕捉机遇,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业绩逆势上扬;一面践诺履约、担当作为,在服务国家社会需要的同时,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平稳有序,为稳定全球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驰援海外抗疫—— 

  全力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球物流业遭受重创。一些地方航班停运、港口封闭,导致货物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直接影响经济正常运转和百姓日常生活。

  紧要关头,中国海陆空各交通线路联动发力,及时填补国际海运、空运、陆运运力短缺,当好复工复产“先行官”,全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海上巨轮往来——

  山东港口青岛港内,巨轮往来,吊机林立,港口码头作业一片繁忙。伴随着巨轮鸣笛起航,全球最大集装箱班轮——THE联盟“现代阿尔赫西拉斯”轮在这里首航,实现山东港口青岛港欧洲航线的运力升级。

  本报从山东港口青岛港获悉,山东港口青岛港一季度新开通北美、东南亚、中东等多条集装箱内外贸航线,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覆盖,航线总数已超过170条。

  除此之外,青岛港还积极落实国务院阶段性减免三项港口收费的要求;为疫情防控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推广智慧港口线上服务……

  在疫情不利影响下,山东港口青岛实现难能可贵的逆势“双增长”: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1.4亿吨、同比增长4.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4万标箱、同比增长2.1%。

  陆地班列急驰——

  当地时间4月14日,一列始发自武汉的中欧班列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列车不仅满载着160多吨欧洲急需的防疫物资,还送去了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和通信光纤等复工所需的生产物资。

  疫情发生以来,国铁集团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加强班列开行组织,实现中欧班列开行逆势增长。今年1至4月份,中欧班列共开行2920列、发送货物26.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27%。

  中欧班列作为畅通国际货运的“大动脉”,在降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冲击、促进货物和服务跨境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货运飞机穿梭——

  疫情之下,如何保障航空物流业发展,确保国际航空货运供应链稳定?民航局与航空公司合力打出一套“组合拳”。

  民航局一方面降低国际航空货运成本,对承运重大专项运输任务货运航班和包机给予补贴;另一方面,简化货运航线航班审批,中外航空公司货运航班申请全天24小时实时在线审批。与此同时,一些航空公司“客改货”,以提升国际货运能力。

  数据显示,4月份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周执行货运定期航班1574班,比疫情前增加55.2%。3月、4月分别批复全货机加班包机1794班、2225班,同比分别增加401.1%、476.4%。

  龙头企业复工复产——

  联手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明确表示,“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同样强调,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以身作则,以行践言。国有企业克服困难、主动担当,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一批批订单按时交付、一件件合同如约兑现。

  焊花飞溅、弧光闪烁,车床轰鸣……中国中车旗下的山东公司出口工区高端货车生产线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条生产线上,出口德国的双层汽车运输车正批量生产,孟加拉平车正进行中梁生产……为保订单交付、保合同兑现,这个拥有110年历史的铁路大厂,正全力以赴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作为具有全球分量的轨道交通装备巨头,中国中车出口世界各地轨道交通装备订单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执行:中车大连公司为出口尼日利亚阿布贾而“量身定制”的内燃动车组车体开始交付;由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沈阳公司联袂研制的中国首列出口长钢轨运输车组生产完成……

  还有一批批新订单陆续签署,助力打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为海外客户解决燃眉之急。

  疫情在全球肆虐蔓延,钢铁供应链遭受冲击。在海外,一位客户想定制一种高端建材用的“手撕钢”,但原定的几家欧美供应商却因疫情无法正常履行合同、一拖再拖。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如何找到供应商解决燃眉之急?

  关键时刻,这位海外客户将目光瞄准了同样在找市场、觅商机的太钢精密带钢公司。双方一拍即合,签下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采购订单。

  出货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太钢手撕钢团队紧锣密鼓地投入到生产活动中。仅用3天时间,便攻克了这批产品全部技术难题;仅用半个月,首批产品便提前在天津港交付。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任何堵点难点都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协同复苏。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发挥“扭住一个点、带动一条线”的重要作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按时按约、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订单,为稳定和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了中国贡献。

  海外践诺履约——

  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5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同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的通话中强调,双方要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逐步恢复各领域务实合作,有序推进重大合作项目,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将为斯里兰卡经济复苏提供助力。

  在此之前,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长线正式通车。该项目的建成,成功将包括首都科伦坡在内的4个主要城市相连接,并一举实现两座港口和两座机场间的互联互通。

  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表示,今后来自世界各地输往汉班托塔港的货物都可以非常便利地被运往科伦坡,这将有助于提升斯里兰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

  这是国有企业海外项目践诺履约的一个缩影。疫情期间,一大批项目在海外落地生根、稳步推进,为当地经济复苏和发展夯基垒台、提供助力。

  在印度,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承建的孟买地铁三号线项目正加班加点、紧张施工。由于孟买即将进入雨季汛期,项目团队必须赶在恶劣天气到来前做好雨季防范工作。

  “雨季防范工作非常重要。一旦出现雨水倒灌等情况,不仅会给地下隧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可能给孟买城市安全带来隐患。”隧道股份城建国际印度区域中心总经理王新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孟买项目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他们一边积极与当地供应商沟通联络,保障基础原材料供应;一边组织属地化员工和外籍员工通力合作,完成隧道口封堵、水渠改道作业等工程。项目业主孟买地铁公司赞叹道:“隧道股份项目复工和防疫准备是所有标段中最完备的、最具备国际标准的!”

  “33.5公里的地铁隧道,贯穿孟买南北,串联起机场、商业区、政府机关等重要地点坐标。”王新平告诉本报记者,“可以想象,这条线路未来将成为孟买最繁忙、最重要的交通线路之一。”

  还有众多国企海外项目在疫情期间正常运转,保障当地经济社会生活平稳有序。

  在巴西,经营着1.5万公里输电线路的国网巴控公司,组织员工坚守阵地“保电力”,照亮当地千家万户;在巴基斯坦,中国电建科学调配在岗技术力量,投资建设的卡西姆港燃煤电站为400多万用户送去汩汩动能;在柬埔寨,中国华能集团建设的桑河二级水电站抗疫保电两手抓,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助力……

  坦桑尼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莫西认为,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的,一些港口、铁路等大型基建项目在短时间暂停后将会继续实施,从而促进经济复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抢抓新机遇——

  转型升级逆势而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期间,国有企业主动抢抓新机遇、努力拓展新局面,闯出一条逆势而上的发展道路。

  “拿下超1亿美元国际大单,成功打入东欧市场,海外经营年度首战告捷!”这成绩与欢呼,来自中国建材旗下的凯盛科技集团。

  疫情在全球肆虐蔓延,这家国企海外业务为何却能稳住阵脚?原来,凯盛科技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一边用“共享员工”和“区域化协同”模式协调同区域企业,共同做好物资储备、物料运输等工作;一边通过“云洽谈”“云签约”开展商务活动,抢抓疫情后市场“第一份额”。

  “在到岗人员不到平时60%的情况下,我们利用新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使产品一级品率及总成品率超过90%,产量同比基本持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凯盛科技董事长彭寿告诉本报记者,凭借科技创新优势,凯盛科技在疫情期间与欧洲GPC集团签订下超亿美元波兰光伏电站项目,显示模组业务仅韩国订单就超1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凯盛科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8%。“一要通过自主创新化解‘卡脖子’风险;二要坚定不移守住主业;三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彭寿道出了经营诀窍。

  疫情冲击不可避免,攻坚克难事在人为。一大批国有企业像凯盛科技一样,不仅成功克服疫情负面影响,而且走出一条逆势上扬的发展曲线。

  中国一重集团,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3.37%,实现经营“满堂红”;中国电子旗下湖南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一季度销售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35.7%;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一季度经营总量633万吨,同比增长18%……

  发展新业务、数字化转型、主动求新求变……还有不少国有企业着眼长远、提前布局,以疫情为契机,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跨界”尝试,拓展经营新业务。疫情期间,中国石化配合疫情防控需要,利用加油站网点多、供应渠道快捷的优势,推出“安心买菜”业务,受到消费者热烈欢迎。中国石化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马永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在不断发现适合与公司业务相融合的新发展模式,这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机遇。”

  数字化转型,线上服务展身手。利用可视化平台,全程监管300多艘船舶航行;通过网上订舱平台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订舱、报关操作……招商局凭借数字化转型,实现疫情防控与企业正常运转“两不误”。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表示,这次突发疫情再次告诉我们,集团数字化转型必须全力以赴、加快推进。

  多点布局,主动求变寻突破。面对疫情考验,国家电网加快特高压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出“网上国网”等线上服务新举措、深耕大数据研究、打造“智慧供应链”,在多个方面进行转型与突破。

把握机遇 化危为机
国企主力军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责编:姜忠奇 邮箱:jzqrm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