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如何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提升城市开放新高度?日前召开的青岛“两会”,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思路。跳出青岛看青岛,站在未来看现在,青岛要积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在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夯实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有温度
这是一份有温度的政府工作报告。
细读2020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企业”一词共出现134次,频率与“发展”“建设”等历年高频词相当。体现了今年青岛经济发展态势变化。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青岛第一时间在副省级城市中出台支持企业发展18条、促进企业正常生产21条等一揽子政策;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启动面向中小企业的“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实施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春风行动”;精准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退税86.5亿元……
今年,青岛将进一步支持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全力保市场主体,对民营经济真重视真关心真支持,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政府工作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企业要积极争取努力多招工、尽量不裁员,员工也要立足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勇创佳绩,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聚焦“一流服务”,对市场主体“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真服务、服真务。
作为一个外向型城市,多措并举稳外贸势在必行。今年青岛将千方百计为企业出口和进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支持企业线上洽谈、网上办展,主动抓订单、促合作、保履约、防风险,尽最大努力稳住外贸进出口并提高在全国全省的比重。青岛将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国内营销,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推动出口产品开拓内销市场,建设“青岛—韩国海上高速公路”和“青岛—东盟鲜品海上快线”。
服务企业,青岛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年内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再减少一半,移动端办理事项达到2000项以上,实现90%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结,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更多的民生利好:全面建成胶东机场并投入使用;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以上;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启动8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建工程;全面提升15所急性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服务能力……
聚焦民生领域的一些新提法也直击民生“痛点”: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建设口袋公园28个;建设养老床位12000张;优化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建设职工子女寒暑假爱心托管驿站100个,积极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疫情防控背景下,这样一份有温度的政府工作报告,让青岛这个城市显得愈发风采照人,愈发暖意融融。
城市发展目标更清晰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青岛重新审视自己,提出了今年的发展目标:更好发挥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担当起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经济圈中的职责,跳出青岛看青岛,站在未来看现在,更加坚定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决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高的站位。
青岛提出抓住用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获批两大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青岛将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青岛已迈出坚实步伐,2019年总投资571亿元的45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增307家贸易类企业入驻,全市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增长17%。
今年,上合示范区将加快形成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城市交流合作集聚的示范区,推进“一带一路”(青岛)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向建设双向投资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企业创业兴业的聚集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的先行区和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加快迈进。
青岛将加快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运行以来,政策试点加快实施,新增注册企业1851家。
青岛片区还将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对标国际规则,落实106项改革试点任务并开展更多政策制度创新,加快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积极申建中日韩自贸协议框架下的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加快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
“两区”的高标准建设离不开资本和人才的集聚。在过去的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创近7年新高。青岛将延续这一势头,推出更多新打法:积极推行线上招商模式,规划建设好龙头型国际招商产业园,以“标准地”方式全球精准招商,做到“落地即可开工”。
同时,青岛将积极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升青岛都市圈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人才聚集力,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高地有希望
新坐标催生新希望。抵达这一坐标,创新是不二法门。
青岛提出立足制造业基础与品牌优势,深入推进互联网应用,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
去年以来,青岛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广电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居全国十大工业互联网“双跨”(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首位,海信高端激光芯片实现量产……正是工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让青岛底气十足地提出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蓝图。
今年,青岛将推动10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发布5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200个“未来城市”场景,新认定60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大力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智能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实现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是基础。今年青岛将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基建产业,新建5G基站15000个,加快打造5G网络先行区、产业集聚区,打造数字技术应用高地。
同时,青岛将强化创新驱动作用,发展新经济产业,持续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0家以上。青岛还将推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对于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海洋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先天优势。
青岛将持续推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青岛抢抓电影之都、东方影都、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地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提出打造世界级影视及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基地。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创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建设服务业中心城市,青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渐趋专业化、高端化。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青岛以不断开放集聚全球优质资源,以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让这座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路径更清晰,步伐更有力。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