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3月23日 星期一

防治沙漠蝗 中国紧锣密鼓

本报记者 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3月23日   第 09 版)

  近日,西藏拉萨海关工作人员在阿里普兰口岸开展沙漠蝗监测工作。

  近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林草局开展了除治沙漠蝗灾害应急演练。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辆小轿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车前不远处有一大团低矮的“乌云”,车很快钻入“云”团中,顿时听到“啪啪啪”的声响,玻璃窗上满是黄色的污点,两只活着的蝗虫趴在车前玻璃的雨刷器上,不时晃动着触角,扇动着翅膀。原来那朵“乌云”就是沙漠蝗虫迁飞的“军团”。这是网络上一段流传甚广的视频,相关信息显示,该视频于近日拍摄于巴基斯坦,记录下了沙漠蝗虫在当地集体迁飞、铺天盖地来去的骇人场景。类似的视频近日在网络上热传,使人们对沙漠蝗虫造成的灾害印象深刻。

  巴基斯坦只是沙漠蝗虫最近入侵的国家之一,此前沙漠蝗虫已经肆虐了从非洲东部到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的广大地区,波及16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影响约20个国家。鉴于沙漠蝗虫给农业和绿色植被带来的巨大破坏,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副秘书长兼紧急救济协调员马克·洛考克等近日发布了一则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控制沙漠蝗虫灾害的蔓延。

  巴印地区与中国接壤,沙漠蝗虫侵入该地区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科学评估可能面临的沙漠蝗虫侵入风险,同时切实做好各项防治准备工作。

  

  多原因导致国外灾情重

  沙漠蝗是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绿洲上的主要农业害虫之一。据报道,今年东非肯尼亚遭遇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仅其中一个大的蝗虫群,就达长60公里、宽40公里。自2019年6月,埃塞俄比亚东部和索马里北部聚集了大批沙漠蝗虫,并快速发展成为该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入侵事件。巴基斯坦遭受沙漠蝗虫危害程度超过了1993年史上最严重的蝗灾,今年的损失仅小麦就可能达10亿美元。

  沙漠蝗灾害年年有,为什么今年灾害特别大,以至于形成了持续性、大范围灾害呢?对此,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石旺鹏解释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沙漠蝗泛滥成灾是前几年累计的结果,由于往年基数较大,造成产卵多;今年东非地区降雨等条件适宜沙漠蝗集中孵化,形成庞大种群,既能对抗天敌的掠食,也大大超过了当地防治能力限度,导致其规模特别庞大,危害非常严重。此外,气候变化和东非草原系统因过度放牧造成的生态破坏,也是沙漠蝗泛滥的重要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沙漠蝗作为是蝗总科沙漠蝗属下的一种昆虫可以进行生态相的突变,即可以由散居变为群居,而这正是其造成极大破坏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情况下,沙漠中稀少的植被只能维持少数沙漠蝗虫的生命,它们各自分散生活,夜间飞行,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当集中了大量雨水,植物骤然生长,沙漠蝗大量繁殖。随着拥挤程度的增加,其行为方式从个体散居夜间活动,转变为群体群居结成蝗群,数量可达几十亿只,横亘大片土地上,并能随风进行长距离迁飞,横扫所经过地区的各种植被,造成极大破坏力。

  沙漠蝗的迁飞能力是种群扩散和危害性增强的重要原因。由于其身体结构适宜长时间空中滑翔,沙漠蝗在温度适宜的时候,可以借助风力完成长途迁飞旅程,因此,其种群经常从东非越过距离为300公里的红海,到达阿拉伯半岛,进而入侵南亚地区。研究表明,沙漠蝗曾凭借风力从西非地区飞越大西洋,侵入加勒比海地区。

  防御治理“两手”都要抓好

  基于对沙漠蝗侵入风险的科学评估,中国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战略并紧锣密鼓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阵以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执行好“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策略就必须对境外“蝗敌”发展情况有准确了解和研判,与有关各方做好沟通协调工作。2月23日,中国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派员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工作组,赴巴基斯坦参与并指导该国有关面开展沙漠蝗防控工作,并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分享灾情情报,开展协同防控,探索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此外,中国有关方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缅甸等有关方面密切沟通,建立信息交换机制,提前预判沙漠蝗迁飞中国的可能性和可能的途径。

  “御蝗于境外”就要切实守好“国门”,加强口岸监测及入境检疫。为此,全国海关系统迅速行动,强化入境口岸疫情监测,特别是加强对非洲和印巴地区进境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植物检疫,严防沙漠蝗虫卵、幼虫及成虫从口岸进入国境,一旦发现,立即做除害处理。

  根据预判的沙漠蝗虫可能的入侵途径,加密布设边境地区监测站点并加强监测力度。根据《预案》,农区沿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的边境线,在200公里范围内,以县为单位布设一批监测点,第一时间掌控沙漠蝗迁入动态。此外,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地的边境重点地区设置一定量的监测点,并安排专人观测迁入情况,一旦发现侵入蝗情,第一时间报告。

  3月10日上午,一场针对沙漠蝗灾情的应急演练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打响。由该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专业扑火队投入除治沙漠蝗灾“战斗”,队员们携带喷杀装备,模拟某地发生沙漠蝗侵入灾情,紧急出动,锤炼应急防治能力。这是按照《预案》,云南省有关方面组建的治沙漠蝗队伍并开展的演练活动。

  《预案》要求,到3月底前,在云南、西藏、新疆等沙漠蝗可能迁飞入境的边疆地区,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50支应急防治专业队伍,每支队伍按照日作业能力不低于2000亩标准,因地制宜配备高效施药机械。此外,《预案》提出,对防治队伍要加强技术培训、应急演练并配足物资。

  风险小但不可掉以轻心

  擅长迁飞的沙漠蝗已经侵入印巴地区,接下来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威胁呢?根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三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沙漠蝗迁飞入侵中国的几率很小,采取的是“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防范策略。

  沙漠蝗可以飞越大西洋侵入加勒比海地区,为什么侵入中国的几率很小呢?对此,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详细解释。他说,得出上述结论是基于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和其可能侵入的路径的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必须依托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研究表明,沙漠蝗蝗卵在18℃以下和45℃以上时,无法发育。当温度在20℃或低于20℃时,蝗蝻活动减弱。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虫迁移活动的条件,蝗蝻和两性成虫正常发育和迅速成熟的相对湿度需要达到60%以上。受益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国西南同纬度地区未发育出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均不适宜沙漠蝗生存,也就是说,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度200至30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一道阻击沙漠蝗侵入的天然屏障。

  高原和高山虽可以阻挡沙漠蝗侵入内地,但鉴于沙漠蝗可以扩散到尼泊尔、印度地区,西藏与两国接壤地带就面临侵入风险,加强西藏南部与两国毗邻区监测至关重要。

  新疆、内蒙古有广阔的沙漠,有没有可能成为沙漠蝗侵入并生存的区域呢?对此,康乐持否定观点,他认为两地的沙漠属温带沙漠,冬春季温度太低、夏季降雨太少,不能满足沙漠蝗繁殖条件。对于从云南侵入这条途径,康乐认为概率也很低,因为如果沙漠蝗从这个方向迁飞过来,就必须突破孟加拉国、缅甸的雨林,而雨林不适宜沙漠蝗。

  概率很小,但是可能性是存在的,农业农村部拉萨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站长王文峰提醒说,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沙漠蝗可以从印度经孟加拉国迁飞至缅甸,它们有可能会从云南方向进入中国,造成侵害,不可掉以轻心。

防治沙漠蝗 中国紧锣密鼓
防控之道科学为要(观潮亭)
一名高三老师的“网络主播”新体验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